淺論名人遺址文化旅遊產業化實驗模式
文化產業研究
作者:羅敏
[摘要] 我國名人遺址資源豐富,但大多破敗不堪、經濟效益低下,問題的關鍵在於機製不活。如何轉變機製,設計合理的經營模式就成為本文關注的焦點。文章通過提出一些開發規劃措施,試圖為名人資源的開發提供一些借鑒經驗。
[關鍵詞] 名人遺址;旅遊產業化開發與規劃;李宗仁故居及官邸
[作者簡介] 羅敏,桂林航天工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旅遊規劃和區域旅遊經濟學,廣西桂林,
[中圖分類號] F590.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23(2013)04-0052-0002
一、引言
著名作家鬱達夫曾說過這樣一句發人深省的話:“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一個有了英雄而不知珍惜的民族是更可悲的。”名人故居是名人成長的記錄本和文化創造的見證者,也是一個獨有的文化資源,標誌著一個民族文化的精華,從某種意義上甚至代表一個民族的精神,也是旅遊經濟的一座資源寶庫。在當下如何把文化資源轉化為文化資本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是人們思考得最多的問題。本文以李宗仁故居和官邸為例對這一問題進行思考。
二、名人資源開發的意義
李宗仁是中國曆史的風雲人物,著名愛國人士,官至中華民國副總統、代總統。其官邸為中西合璧的磚木結構別墅式建築,有桂林“總統府”之稱;故居位於桂林市臨桂區,是一座典型的桂北大宅院。加大對其遺址的旅遊開發力度,為桂林旅遊發展增添新亮點,擴展桂林旅遊的文化內涵,延長桂林旅遊的生命周期。同時,也能夠帶動故居周邊的經濟發展,為周邊村民帶來切實的實惠。政治上,有利於進行統戰工作,使其成為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激發國人奮發圖強精神的基地。
三、名人資源旅遊開發的模式
(一)實行品牌開發戰略
許多景觀曆史價值、科考價值巨大,但並不一定具有旅遊開發價值。旅遊開發是一種產品開發,在保持遺址原貌和曆史真實性的基礎上,首先必須是從旅遊者的角度滿足旅遊者的需要,形成一個經濟性產業。我國許多名人遺址的曆史價值很大,但開發僅僅是曆史知識的傳播,而對於曆史人物事件的經濟功能卻關注較少,個中原因可能是受到國家事業單位管理製度的製約或者是場地麵積等相關因素的影響。但關鍵原因是許多管理者缺乏品牌概念,沒有充分利用概念性事件的經濟作用,隻是關注可視性的遺址實體的麵積大小和可參與性項目的多少。
李宗仁遺址的開發,不僅僅是遺址的開發,而是通過概念性的品牌開發,為遺址的保護和宣傳獲取強大的資金支持;通過遺址的宣傳,擴大李宗仁品牌的知名度,從而形成一條有效的旅遊產業鏈,達到經濟性效用。首先,遺址管理者要利用現有的優勢,申請李宗仁品牌的專利,使品牌運作市場化,這是前提。其次,進行一係列的轟動項目策劃,打造李宗仁強勢品牌,如邀請國民黨要人回大陸參加李宗仁紀念大會、國民黨抗日曆史研討會等轟動性策劃。再次,與餐飲企業聯合,開發冠以李宗仁品牌的家鄉菜係列。最後,與工藝品製造企業合作,充分挖掘李宗仁家鄉的特色商品和紀念品,並利用品牌的優勢進行銷售。
(二)聯動開發戰略
孤立的景點很難形成集聚效應,對產品進行聯動開發,形成良好的空間布局和旅遊目的地的形象疊加,發揮品牌的強大經濟效應功能。首先,以縣城為依托,開發李宗仁故居、白崇禧故居、李天佑故居、陳宏謀故居及墓地、進士村等旅遊點,形成一條名人故裏旅遊線。其次,與桂林的旅行社簽訂合作合同。李宗仁官邸、故居和餐廳及土特產商店作為一個整體聯合開發,兩個景點隻收一次門票,門票分為景點門票和景點門票加餐費(餐費隻收成本)兩種。官邸和故居可作為一個導遊推銷加點景點,也可以和旅行社的其他旅遊線路組合銷售。最後,與專業的研究機構合作,在旅遊項目的規劃、旅遊商品的策劃、旅遊及曆史文化的谘詢、旅遊學術活動和各種活動策劃等提高智力支持。
(三)開發市場化運作戰略
市場化是遺址旅遊開發的重要手段,也是獲取經濟效益的關鍵,名人遺址保護與市場化並不矛盾,關鍵在於如何界定市場化的範圍。可以通過遺址對大眾的吸引達到集聚人氣的功能,從而帶動相關後續附屬活動的開發,完全可以根據遺址所具有的內涵開發適合旅遊者參與的產品,走市場化道路,遺址才能發揮其帶動作用,形成大旅遊格局,發揮名人的長效效應。因此,遺址的市場化是後續附屬活動的市場化。
開發實行“資本+資源,企業+政府”的開發模式。概括地講就是由政府統一規劃,授權一家有能力的企業在較長時間內獨立經營與管理,組織一方或多方投資開發,在保護的前提下,政府設定保護競標的、開發經營權及年限鑒定授權經營合同及文物保護合同,明確文物的所有權、經營權、使用權及監督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