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夜族、壓力族等中青年人尤其要警惕
遠離三高
作者:錢鈺玲
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曆來是威脅生命健康的“重磅炸彈”。值得注意的是,如今,高血壓變得越來越狡猾,甚至無聲無息地突然來襲。
今年40歲的張先生就“中了招”。他從小身體壯實,平時很少去醫院,偶爾會有點頭暈、頭痛,也隻當是疲勞引起的。最近一次體檢,一測血壓竟然高達200/120毫升汞柱,著實讓他捏了把汗。張先生感到很奇怪,自己平時身體挺好的,沒哪裏不舒服,怎麼血壓卻高得嚇人呢?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心血管科主任醫師湯成春提醒,一般人如果血壓高了,會有明顯的不適感,如頭暈、頭痛、易疲勞、心悸等,但也有很多患者的血壓是一點點上升的,在緩慢上升的過程中,人體已逐漸適應了這種變化,因而會出現血壓明顯升高,卻沒有任何不適症狀的特殊表現。比如張先生,他的血壓值已經相當高了,如果一直沒有察覺,不加以控製,一旦劇烈運動或情緒激動時,很容易誘發意外。
湯成春進一步介紹,高血壓對身體的損害和血壓高低成正比,沒有明顯的症狀並不代表不嚴重或者沒有疾病,有時甚至可能更危險。這是因為,“無症狀”的高血壓患者,很容易忽視自己的病情,等到引起心絞痛、心肌梗死、腦卒中等嚴重後果才發現並開始治療。這種“無症狀高血壓”,就像一個隱蔽的定時炸彈,不知不覺中啃噬著你的心髒、大腦、腎髒等重要髒器,後果不堪設想。
值得警惕的是,中青年人已經成為無症狀高血壓的“後備軍”。湯成春表示,心髒疾病年輕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他們根據近一年以來的門診患者觀察到,五六十歲以上的老年人仍是主流,占到一半以上。但是,中青年人所占比例增長很快,已逼近40%,二三十歲的年輕患者也不在少數了。這和當下年輕人的生活方式有很大關係,很多40歲左右的患者普遍肥胖,喜歡吸煙喝酒,應酬多,工作壓力大,經常熬夜。
對於這部分危險人群,專家提醒,病程較短、血壓值不是很高的情況下,可以先改善生活方式。包括飲食要節製,少糖、少油、少鹽,多吃蔬菜水果;保證充足的睡眠,減少加班、熬夜;抽時間做運動,少開車、多步行,每天可以提前一兩站下車,然後走一段路上下班;戒煙戒酒、排解壓力,以免影響血壓的控製,加重病情。如果一個月以後血壓還是無法控製在正常範圍內,就最好用藥治療了。可以先選用小劑量的降壓藥,定期監測,根據血壓情況靈活調整;血壓較高的患者,特別是症狀不明顯的人,更要定期複查、堅持治療。此外,家中最好備個電子血壓計,做到對自己的血壓心中有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