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初夏時節縫製寒衣(1 / 1)

生命智慧

作者:葉傾城

原名胡慶雲,以散文隨筆著稱的新銳女作家,湖北作家協會會員,《讀者》簽約作家。著有《愛是一生的修行》、《傾城十年》、《原配》等書

有一天與人討論孩子教育的問題,對方是個天真到仿佛來自火星的女子,口氣咄咄逼人:“還有什麼比一個快樂的童年更重要?”我被她問笑了:“當然是快樂青年、快樂中年,而重中之重,是快樂老年。”幼有所玩不過是餐前甜點,老有所依才是紮紮實實的主食。

步入漸老之年,我才領悟:童年不過數載,花季轉瞬即逝,青中年天天忙著打拚,度日如年,突然間——你告別了工作崗位。中國女性55歲退休,而平均壽命是74歲,城市人口往往更加高壽,細算算,你有1/3的歲月,都在老年期。

十二三歲的時候,認為30歲已經老得匪夷所思;二十多歲,覺得活到60就足夠——生命隻在好不在長。到現在,我知道,做學問做事業,都不在拚命而在長命。當一生的寒風一起襲來,誰來為我遮風擋雨?我隻是,從箱底拿出我在荷花初夏季節縫製的寒衣:老年如何度過,是我們的青壯年時期決定的。

兒女不孝,四五個兒女各自推諉,把老人送養老院不理不睬的新聞屢見不鮮——在批評下一代之前,要不要先問問這位老者:你曾是一位什麼樣的父親或母親?愛像植物,有播種才有收割,十分耕耘才換得一分收獲。你與兒女之間的一片荒漠,是否因為他們生命中的頭30年,你不曾付出你溫柔的愛和嚴格的管教?不栽種的人,拿什麼問稻麥的收成呢?

各種慢性病纏身,固然不幸,它或許是童年營養匱乏、青年過分勞損的惡性堆積,但相應的,你有沒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每天刷兩次牙,注意低糖、低鹽飲食,少打麻將多鍛煉。一輩子大魚大肉痛快了嘴,到老了,怨不得血壓、血糖、嘌呤個個都高;年輕時貪風涼,秋褲從不上身,難怪五旬之後,關節炎也從不離身。

兒女遠飛的空巢老人,寂寞得每天對著新聞聯播的主持人評頭論足,心腹話隻能對一條搖著尾巴的小狗絮叨。在異國他鄉打拚的兒女頂著“父母在不遠遊”的罪惡感,也不好過。可是老人不能自己找樂子嗎?愛唱愛跳的,去老年大學;寄情山水的,可以效仿外國老人,成為銀發背包族。你的生命狹窄空乏到連一樁業餘愛好也無,未免太難為身邊人。

我們隻來世上一遭,前半段的錯,後半段會一一報應;年輕時候吃雞取卵,到老了就得饑饉度日;一生刻薄寡恩,有一天發現:咦?我生活在荊棘場,周遭全是陌生人與敵人。這是自找的吧。

而此刻,還是六月,南風軟綿綿吹上身,像蜂糖甜的笑。秋天還躲在角落睡大覺,且讓我們縫製寒衣。夏天來了,冬天不會太遠。不必冷笑說:“20歲就考慮60歲的事,是不是太遠。”真到60歲還來得及?

寒號鳥夜夜悲泣:“哆囉囉,哆囉囉,快要凍死我,明天就築屋。”它後來怎麼樣了?幾千年來全國的小朋友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