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8.鍾公館裏被懷疑(2 / 2)

\t看得出來,這是一個很嬌慣的孩子,父親英勇犧牲,更提升了他在家中的地位。

\t他知道自己在這裏?少年跑進來,幾個隔間望了一下,才走到他跟前,悄悄對他耳語:“你知道我爺爺為什麼不見你?”

\t“他說我不是你堂舅舅,”見他點頭,跟著老鐵問他,“你怎麼說的?”

\t“我按照二套方案說的,反正那個通訊員被炸死了,不會借屍還魂來作證的。”

\t這孩子,對逝者不敬呢!老鐵隻是輕聲地回答:“東西藏哪裏好?”

\t“我偵察一下,晚上告訴你。”他機智地說完,胡亂撒了泡尿,然後跑出去了。

\t用裝電台的木頭盒子冒充骨灰盒,雖然裏麵放得有一件衣服,但這本身也是一種對死者的不敬,鍾雷鳴居然也允許了,而且知道他的身份還幫著老鐵,到底是受過新式教育的孩子,思想開明得很。

\t老鐵本來想把電台放到船上的,可是敵人搜查太嚴,從船長試圖上孩子們乘坐的頭一班船來看,就說明他們是有備而來的。

\t看起來,零號已經提前坐飛機到了重慶,布置下天羅地網。盡管自己和少年率先登岸,但躉船上那麼多虎視眈眈的軍人,就是要對輪船和後麵上船的人繼續搜查的。

\t在眾目睽睽之下,把電台當骨灰盒捧著,還要暴露自己的麵目,這是一個太大膽的舉動,可以說是一招險棋。估計零號就在岸上,隻要衝出來搶去手中的盒子,那就全盤暴露。

\t可是沒有“隻要”,老鐵也是跑碼頭的人,自己長相普通,個子也一般,丟在人群裏很快就能淹沒,這是地下工作者的基本條件。

\t而且他太了解重慶碼頭。

\t重慶袍哥的龍頭老大是天下聞名的,他們仗義疏財,知恩圖報,亦官亦民亦商亦工亦農,有文化有見識有智謀有勇氣,把麵子看得比天大,什麼都可以容忍,就是不能容忍別人對他的冒犯,就是軍統特務在他們麵前也不能輕舉妄動。

\t隻要歸順他們堂口的,無論你是乞丐,無論你是平民,無論你是達官顯貴都可以稱兄道弟,沒有上下級別,沒有地位高低,都把義氣二字擺在前頭。

\t講義氣似乎成了他們骨子裏的傳統美德之一,在當地成了人際交往的一個重要標準。對那些欺行霸市的,欺男霸女的,背信棄義的,吵架鬧事的,都由袍哥的舵主來擺平,正義當先,除暴安良,那些不仁不義的就得承受三刀六孔的處罰。

\t沒想到一次沉船,認識了鍾家的第三代人,對於一個英烈之後,他也有責任護送他回去。早就知道,鍾家勢力很大,就在於他們公平公正,眼睛裏夾不得沙子。所以即使送兒抗日,也弄得轟轟烈烈的。迎接英魂回故裏,更是大張旗鼓,以此昭告天下——鍾家人保家衛國,堅決抗日,更得到民心。

\t從這個少年深明大義、傾向進步來看,就知道家庭教育不錯,即使政見不同,在有俠義精神的江湖裏,自己也可以左右逢源。

\t好不容易到了武漢,好不容易混到船上,還沒到宜昌,船就被日軍炸毀了,親眼見那麼多人罹難,包括鍾雷鳴的母親也死得很慘。

\t遇見了陳明,知道他們在木港的時候住在一個旅社裏,了解了孩子的父親與母親死亡的情況,也趁機以孩子的保護人身份靠近鍾家,因為再往上遊走,重新上船就難了。天賜良機,可以向鍾家借光,進入重慶。

\t已經沒有回旋的餘地了。重慶跟別的城市不一樣,八個碼頭就是八道城門,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如果單純交電台,他直接去《新華日報》社。但是,帶電台為別的目的,這個任務很艱巨,一點風聲都不能透露,除了以後參與處理的當時人,任何人都不能見這部去掉偽裝的電台。

\t再說了,拿下鍾家這個製高點可能更有利,從碼頭上傳遞的信息看起來,鍾家有權有勢也富有正義感,如果利用得好就勝券在握。

\t他們家與政界、商界、軍界及社會各界都有聯係。隻可惜小兒子剛混出頭來就慘死日本人手中,共同的民族仇恨更容易結成聯盟……

\t“袍哥”之名,取意於"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的《詩經》之句,就是說,隻要入了他們堂口的,不分富貴貧賤都是異姓兄弟,可以同生共死。他們的最高信條,是中國傳統的"五倫"和"八德"。"五倫"者,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八德"就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