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零三年二月二十八,刊登在中國經濟報上的一篇文章再次把新華集團公司推上了風口浪尖。周壹第二天才特地去買了一份報紙看了一下。這篇文章本身並沒有什麼太大的毛病,但是他對新華集團公司不上市進行了胡亂的猜測,這才是讓周壹不舒服的地方。
這篇文章先是把新華集團公司的情況做了一個大概的描述,然後講了現在中國股市的現狀,接著開始大談特談為什麼這麼龐大的新華公司竟然不上市。這個署名守辰的作者對新華公司為什麼不上市進行了幾點子虛烏有的推測。
第一個推測:新華公司的幕後老板是國外華人華僑,或者幹脆就是外國人,不上市是因為他們不願意和國內金融市場攪合在一起,不利於他們抽出資金。
第二個推測:新華公司暗地裏一定有大量的非法生意,上市融資是一件好事,但同時也會讓更多人關注。所以這樣就會增加新華公司暗中非法生意暴露的可能性。
第三個推測:新華公司之所以不上市,是因為新華公司是國內幾大政治家族共同開辦的,是為了調和幾大家族在政 治上的勢力。沒有占據要位的家族就分的更多的財富,占據了要位的家族就分的較少的財富。所以,上不上市並不重要。
第四個推測:新華公司不上市是因為公司規模太大,實力太強,如果上市融資,將會帶來普通股民的哄搶,這樣就會給同行競爭者以可趁之機,趁此介入新華集團公司的內部經營。因為新華公司一向是全資控製,所以這樣不符合新華公司的本身利益。
周壹也就覺得第四個推測還稍微沾上一點邊,其他的簡直就是信口胡謅,沒有一點根據。可這樣的文章還能登上中國經濟報商業板塊的頭版,真是讓周壹費解。
周壹本來也不打算理會這個,劉思源打來電話的時候,周壹也就讓他別甩,該做什麼還做什麼。為什麼不上市,周壹自己心裏清楚。是的,這件事如果不予理會過一段時間也就淡了,但緊接著又發生了一件讓新華公司的名譽受到很大挑戰的事情。
就在中國經濟報刊登一篇推測新華公司上市的文章的第二天,報紙上電視上都竟然鋪天蓋地地出現了一則醜聞案件的報道。新華公司慈善基金會派往黔省的一名支教誌願者竟然意圖強 奸學生,但未遂被捕。這起案件一下子讓全國很多人側目於誌願活動,也讓新華公司的慈善基金會遭受了很大的壓力。
當案件被全國範圍內的媒體進行報道的之前,作為新華公司的領導劉思源和趙子山以及慈善基金會主席王義山竟然一點都不知道。而且劉思源知道的還是周壹告訴他的。周壹宿舍的幾個同學那都是網蟲,所以在網上很及時地就看到了這個消息,回到宿舍就當成普通的話題來談,可周壹聽了卻不得不重視起來。
新華公司的慈善基金會做了快十年了,而且是在公司還沒有完全壯大的時候就開起來了。周壹的目的很單純,沒有想用這個機構來賺錢的意思,基金會自己投資賺的錢全部投入到慈善事業中去了。
周壹早就給了慈善基金運作的基本原則,誌願者寧缺毋濫,可是最終還是發生了這樣的事情,讓周壹很是惱怒。這件事說大也大,說小也不小,但如果處理不好,周壹的慈善基金以後將麵臨更大的指責。雖然這件事的責任不全在慈善基金這邊,但慈善基金也要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劉思源接到了周壹語氣很是不好的傳達以後,便把王義山給叫到了自己的辦公室。王義山在去劉思源辦公室的路上也知道了這個事情。他也很委屈,畢竟他不可能親自去主持誌願者選拔事宜,這次手下人沒有選對人,他是要負責任,可他也沒想到竟然發生要強 奸學生的事情出來啊!
“派人過去了沒有?”王義山一進劉思源的辦公室,劉思源便開口問道。
“派過去了,我準備自己也親自過去。”王義山很嚴肅,表情有點頹喪。
“你也別這樣,我也沒把這件事的責任歸結於你身上,畢竟這件事屬於偶然,那個誌願者也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可是劉總,我上任的第一天,你就告訴我在甄選誌願者這件事上要寧缺毋濫,誌願者在當地一定不能發生違法犯罪的事情,做好他們的思想工作,現在看來,我沒有做好。”王義山主動承認自己的工作失職。這倒是實話,剛開始劉思源考慮這個慈善基金不能全部靠公司的資金注入,他必須要有自己的發展路子,所以才把有投資頭腦的王義山調去了慈善基金,可是現在看來,這個任命需要改變了。
可是呢,如果派一個不能夠把慈善基金會挑起來的人物,那也不行,畢竟隨著慈善力度的加大,公司不能一直拿錢出來投入到慈善事業中來,必須要慈善基金會自己去賺錢來貼補自己的慈善支出,當然遇到特別的事情那另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