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是王浩所擁有的那三顆,還有另外的十五顆,十八顆舍利子齊聚,緩緩向王浩所在的方位漂浮而來。
想不到,三顆舍利子一同從王浩這裏飛離,竟是為了引出剩餘的十五顆舍利子,這就是王浩的佛緣,也是他的奇遇,自他進入焚香穀開始,就注定了這一場他與佛祖舍利的緣。
既是有緣,他王浩又何必再抗拒佛教奧義,劍道大義化萬法,自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一種佛法,自己就收了抵抗的劍道大義來,接受這佛教法則又如何。
轉瞬之間,王浩盤腿坐在原地,劍道大義悄無聲息的化作飛煙,消散在王浩的周圍。
十八顆舍利子在王浩頭頂盤旋,金光閃爍,無比的祥和聖潔……
就連王浩也感覺到了一股溫暖的氣息,何為佛……
佛即使緣,緣即是佛,一沙一世界,一花一菩提,這一切哦、都是佛。
萬千修士,草木生靈,隻要心懷慈悲便是佛,不論本質,不論種族,心中有佛,便可是佛。
自古聖者有十命,一命天,一命地,一命生死,一命江山,命懺七悔,朱筆錄魂,繁華眨眼,如露如電,如風如雲,如萬物崢嶸,如……夢幻泡影。
世間一切繁華,最終都歸於一粒塵埃,勘破一切這便為佛,成此境者便為佛。
佛有慈悲,世間八苦,生苦,死苦,離苦,別苦,病苦……傷此悲者,是為佛。
萬千生靈,生於紅塵之中,感世間悲歡離合……看破紅塵,心有此念,即可為佛。
心中有佛,便是佛……
王浩洞悉佛教奧義,穆的一下睜開雙眼,佛既是他,它既是佛,既是為佛,那一花一菩提,一沙一世界,這個神秘空間是一個獨立的世界。
即是世界,那便是一朵花,一粒沙,他身在世界之中,就是在一朵花之中,一粒沙之上。
哪怕空間萬頃,這一端離另一端,也不過一步之遙……行萬裏,也不過瞬息之間,眨眼便到。
此時的一方空間,已經是十分渺小了,邊緣就在自己的麵前,王浩隻要一抬手便能觸碰到,這方天地的邊緣。
佛之慈悲,便是天地生機,不殺生,不奪命,雖不能賦萬物與生機,但絕不輕取他人性命。
王浩迷茫,不殺可否真為慈悲,惡者,真否可以與慈悲感化,一身惡業,是否真的可以洗淨。
“不,結束惡者罪惡,同樣是慈悲。”王浩對佛之慈悲提出了質疑,一聲疑問,在這空曠的空間之中,卻是無人回答,佛祖帝釋天早已逝去,誰能與他共論佛道。
既無人能論道,那便讓他自己來證實好了,王浩起身,劍道大義湧出,無邊劍意法則,千變萬化,轉瞬之間,在此空間彌散。
演化混沌,天地初開,宇宙星辰,高山流水,草木生靈,生機勃勃,這就是他王浩的慈悲,他要創造一個這樣的世界,沒有戰火,沒有殺戮,分外平靜的世界。
“這樣的慈悲,可是佛者慈悲。”王浩自言自語的說道,未想十八顆舍利竟然又放奇光,飛到王浩麵前。
竟然排列成人形,佛頭舍利,佛骨舍利,佛指舍利……十八顆佛祖舍利,都是佛祖帝釋天所化,那十八顆舍利所組成的人形便是帝釋天了。
隻是現在雖成人形,卻不是一個人身,少頃,十八顆舍利漸漸形成的輪廓,再度發出耀眼的金芒,佛祖帝釋天重現於王浩的眼前。
神秘空間瞬間變得不一樣了,帝釋天一出萬物生機,霎那間就安靜下來,仿佛這世間隻有他一人,連王浩都變得渺小,但王浩卻不以為意。
與帝釋天對視著,他的目光雖然祥和,卻也帶著一絲的威嚴,這是屬於神帝的帝威,哪怕他不是帝釋天本人也會有威壓,這是獨屬於他的法則。
“阿彌陀佛,我佛慈悲。”這是帝釋天神像顯化之後所說的第一話話,一聲佛號,如雷貫耳。
聽著如醍醐灌頂,如沐春風,洗淨萬古的塵埃,塵世的汙濁,這就是帝釋天的慈悲,一生修途,不殺一人,就是用這種慈悲感化。
王浩自認為,他並沒有這種感染力,這是專屬於他帝釋天一個人的,是一生不取一人性命,不傷一物的慈悲修來的。
但王浩卻不會被他的慈悲之道所感染,因為王浩已經有了自己對法則的體悟,那是他自己的道,創世之道。
可以廣博宏達,亦可以寧靜悠遠,更可一生崢嶸,也可平靜無波,這便是創世之道,劍意化萬物,就是創世,就是大道。
“我佛慈悲,善哉,善哉……”又一聲佛號響起,佛教迷音還真是具有感染力。
王浩不加阻擋竟是全部聽在耳中,但也不為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