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攝影圖書出版的堅持與創新,不迷失(1 / 3)

攝影圖書出版的堅持與創新,不迷失

出版線上

作者:曹智曄

中國攝影出版社現任社長趙迎新,新聞攝影科班出身,在新華社攝影部工作過很長一段時間,長期擔任時政、體育、社會等領域的新聞記者和編輯。北京奧運會期間,趙迎新被調任至奧組委擔任攝影運營官,管理奧運會期間所有的攝影媒體,以及攝影相關的計劃、預算、媒體搭建和管理工作。豐富的工作經曆和管理經驗,使她的眼光更為廣闊,同時積累了一定的資源。北京奧運會結束後,依照原先的安排,趙迎新應該是回到新華社工作,但是中國攝影家協會的有關領導找到了她,“領導當時就說起中國攝影家協會下屬有一個中國攝影出版社,缺一個負責人。因為這個出版社跟攝影界有很多業務聯係,當時可能就覺得比較適合我,而且自己也策劃了一些出版項目,於是在奧運會結束後,我就來到了出版社工作。”

在這之前,中國攝影出版社(以下簡稱“中國攝影社”)基本上還隻是出版一些攝影專業技法類的圖書,一年推出15個品種左右,實力比較薄弱。趙迎新因為長年從事攝影工作,對專業知識以及國內外的攝影家都比較熟悉,因此到任後,她親自參與了《世界攝影史》、《中國攝影史》、《邊緣地帶的文化》等多部重量級圖書的策劃和編輯工作,為中國攝影社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雖然趙迎新覺得自己涉足出版純屬偶然,但她的專業背景、管理經驗以及人脈資源,都讓這“偶然”中有了很多必然的因素。

鞏固基礎版塊,拓展影像的概念

成立三十餘年來,專業攝影圖書一直是中國攝影社的主要出版種類。趙迎新說,“攝影是我們的專業,所以專業攝影的種類要鞏固和堅持,同時繼續豐富,努力尋找更好的形態,推出更有市場競爭力的圖書。”

中國攝影社在出版專業攝影圖書方麵,秉持普及和提高相結合的原則,在深度上呈現一定的梯度。針對一般的攝影愛好者,中國攝影社主打兩套教材,一套是中國攝影家協會編著的北京攝影函授學院係列教材,另一套是在市場上長銷不衰的《美國紐約攝影學院攝影教材》。此外中國攝影社還引進了很多有關日常攝影技巧的圖書,例如《工作中必學的攝影技巧》,“這類書主要講的是人物照、生活照、自然風光拍攝等的初級入門技術,適合一些初級的攝影愛好者。”對於那些在愛好攝影之餘還會思考創作理念的讀者來說,中國攝影社推出了像《至少還有攝影》、《攝影之道》等作品,“比如《攝影之道》就是講一些攝影大師的作品背後的創作經曆,以及他們在創作過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投入的理念,這是我覺得比較需要關注的。”而對於特別鍾愛攝影的高端人群來說,他們可能會有收藏的需要,中國攝影社針對這類人群推出了大型畫冊,如《大視覺》、《驚現自然》等。普及與提高相結合的出版分布,讓不同層次的讀者都能在中國攝影社的出版品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圖書,滿足他們的閱讀需求。

另一方麵,攝影器材與技術的更新換代之快,促使中國攝影社緊跟潮流,及時更新圖書的相關內容,“比如我們上世紀80年代引進的《美國紐約攝影學院攝影教材》在數碼內容部分是欠缺的,所以已經是落後了。在我來到社裏之後,大家商量決定把數碼部分添加進去,同時再做其他的改版。”因為這套教材是一個銷售了30年的品牌,所以在改版之初,趙迎新和同事們也會擔心這樣的改動是否會受讀者的歡迎,但事實證明是多慮了,改版後的教材大受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