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 張魯的應對(1 / 2)

卻說漢中張魯,原為沛國豐邑人,其祖張陵在西川皓鳴山修道,人敬稱張天師,張陵死後,其子張衡繼之,死後又傳於張魯。

張魯在漢中自號師君,手下學道之人皆稱“鬼卒”,為首者為“祭酒”,少數領頭的稱為“大祭酒”。

這是漢末三國中,唯一一個政教合一的地方割據政權。

在漢中,但凡跟隨張魯學道之人,都需要捐助米糧五鬥,漢中的宗教,也因此稱為五鬥米教。張魯自任教主,卻儼然一個土皇帝,在做漢寧太守後的二十年間,帶領著閻圃、張衛、楊鬆、楊伯等大祭酒和將軍,以四萬鬼卒雄踞漢中之地。

張魯一方麵是朝廷封的漢寧太守,一方麵又是五鬥米教徒們敬奉的“師君”,在治下軍民心目中很具向心力,是以漢中隨僅有十萬餘戶,兵馬四萬餘人,卻能閉守漢中二十年,此前從不與朝廷想通,而向南,卻能屢屢讓壓製綜合實力別漢中強大數倍的西川,讓劉璋對其心懷戒懼。

可是現在,情況明顯和以往有所不同了,突變的外部形勢讓張魯產生了一絲憂慮。

西川,三個月前已經換了主人,“懦弱無能”的劉璋(張魯一直這樣稱呼)被荊州來的劉玄德所取代,這讓以殺母之仇為出師之名一直對西川有些想法的張魯有些鬱悶。這個劉備張魯打聽過,和愚蠢的劉璋比起來,劉備絕對是個硬茬子,這些年來中原那麼亂,無數割據一方的諸侯相繼湮滅,而這個劉備卻能最終脫穎而出,取得荊州之地。雖然一定是比不上當朝大名鼎鼎的晉王張遼,可俗話說大浪淘沙,隻是想想袁紹、曹操這些當年風光一時的霸主都終成了過眼雲煙,而這個堅持下來的劉備,無疑是個有能耐的。

是以,雖然對劉備從他嘴裏搶走了一直覬覦的西川心生芥蒂,可張魯還是讓前線統兵的族弟張衛、軍師司馬懿停止了對葭萌關的攻擊,撤回漢中營地。

不過對西川的變局,張魯還隻是無可奈何,而北麵派來的人,卻讓張魯實實在在感覺到恐慌,如芒刺在背!

因為就在剛剛,張魯送走了晉王張遼派來的使者,使者的態度很強硬,要求張魯歸順!

張遼的實力,即便張魯身處漢中這種消息閉塞之地也早有耳聞,遍數當今天下諸侯,張遼是當之無愧的第一人,坐擁十州之地,隻是地盤,就是張魯區區一個漢中郡的上百倍!麾下精兵百萬,上將千員(派來的使者說的)如此雄厚的家底,也著實讓張魯生不出抵抗之心。

可是人在高位上久了,難免會對手上的權勢戀棧不去,尤其是張魯統治漢中二十餘年,在漢中他就是萬人之上,說一不二的土皇帝,讓他歸順張遼,把漢中拱手讓人,這樣的苦果張魯也不是能隨便就咽得下去。

一時猶豫不決,張魯隻能招來手下的一幫大祭酒商議。

把朝廷使者帶來的詔書給眾人看了一遍,張魯搖著腦袋苦澀道:“張遼這次明擺著要我交出漢中,都說說吧,是戰是降,大家夥給我點建議。”

將軍楊柏擦著額頭的冷汗諫道:“師君,張遼勢大,麾下帶甲百萬,絕不是咱們區區一個漢中所能抵擋的,依著書信上的內容揣測,張遼並非是打算趕盡殺絕,隻是把咱們調到中原做官去,依我看,咱們不如……”

部將昌奇也道:“是啊,漢中彈丸之地,胳膊終歸擰不過大腿,聽說那張遼仁義,連一直跟他過不去的曹操如今都封了太傅,師君若是降了張遼,想來也能被他委以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