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8 對手的動靜(1 / 2)

早在207年春,關中就有探子就傳來消息,說從淮南漏網的司馬懿似乎投靠劉備不成,轉而前往漢中投靠了張魯,在漢中被奉為座上賓,甚得張魯的器重。而在司馬懿成為張魯手下謀臣之後,漢中張魯針對蜀中劉璋的軍事動作頻頻發動。

其實在司馬懿到漢中之前,東西兩川的關係就早已經相當惡劣,彼此間小規模的軍事摩擦時有發生,劉璋和張魯彼此視為仇寇。究其原因,還要從劉璋的父親劉焉那一輩說起。

起初,劉焉和張魯的關係還是很“親密”的,據《後漢書》載:“沛人張魯,母有姿色,兼挾鬼道,往來焉家,遂任魯以為督義司馬……”解釋說來,就是張魯的母親很有姿色,並且修煉了一些陰陽和合之術,因此被劉焉看中,一來二去張魯憑借母親這一層關係被劉焉賞識,奉為督義司馬,替劉焉鎮守漢中。

劉焉此人,說來可算漢末第一個睜眼看天下的主兒,他眼見恒靈二帝以來漢庭的衰敗,有意避禍自守,便第一個向朝廷提出申請出任監軍使者,監察益州軍務,也由此成為了漢末第一位州牧。

州牧,這可算是一州最具實權的職位了,手握軍政大權,執掌人事任命。劉焉在益州“造作乘輿車具千乘”,儼然以一方土皇帝自居,並且命張魯“住漢中。斷絕穀閣、殺害漢使。”打定主意不和朝廷往來,保州自守。從這段史料可以看出,劉焉活著時還是挺賞識張魯的,殺害漢使這種大事都肯交給張魯來做,顯然是將張魯當成了他的心腹。說張魯是劉焉的私生子,說不定都有可能。

本來東西兩川都牢牢的掌握在益州牧劉焉手中,可是在劉焉死後,情況就開始發生了變動。

興平元年,劉焉舊傷複發病卒,這個時候,益州的官員趙韙等人,上書奉劉焉的兒子劉璋為主,而推薦他做益州牧的原因,是趙韙這些人覺得劉璋“溫仁”說白了就是懦弱沒有主見,容易被忽悠,才合力讓劉璋做了州牧。

但凡新官上任,三把火總是要燒的,否則不讓人感覺新官上來沒有新氣象不是?劉璋上任,生性懦弱的他也難得爺們了一回,而第一把火就燒到了父親的幹兒子——張魯頭頂!

要知道漢以孝治天下,劉璋就是個孝子,至少表麵上是。在劉焉身邊多年,對父親和張魯母親的那點破事劉璋哪能不清楚,對張魯母親這種第三者插足的做法早已是恨之入骨,所以在接班之後,劉璋隨便找了個由頭,借口張魯擅殺下屬,二話不說就把張魯的母親和弟弟抓起來殺了。由此和張魯結下了血仇。

被劉璋殺了母親和弟弟,張魯哪能善罷甘休?說你你劉璋是孝子,難道我張魯就是不孝兒子不成?此時的他已經替劉焉打下了整個東川,被劉焉委任為漢寧太守,母弟被殺的消息一傳來,張魯當即宣布和新主公劉璋決裂,並且刀兵相見,率領他的兵馬要替母親弟弟報仇。

兩人都已孝子之名和對方大打出手,連年來兵戈不斷,雖然西川地廣人多,土地肥厚,可總的來說局麵還是張魯占優,畢竟人家張魯是從司馬這個低級軍官幹起來的,還征服了整個東川,相比之下,子承父業的劉璋卻是個地地道道的繡花枕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