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就聽見一聲弓弦響動,一道黑芒呼嘯射來,在火光中隻隱約帶著一道虛影!接著就見正指揮軍士的晉將慘呼一聲,應弦落馬,如此變故,頓時令周圍晉軍將士一驚!
主將中箭落馬,其餘晉軍將士一陣忙亂救起,黃忠趁勢殺散士卒,將文聘從重圍中救出!原來黃忠之前在殺敗張頜之後,恐晉軍封鎖不止一道,所以又往前尋了一程,恰巧在此救了文聘一命。
文聘死裏逃生,剛剛喘息未定,就見身後火光星星點點,陣陣喊殺聲遠遠傳來,不隻有多少晉兵正圍追向此處!
黃忠道:“前路已無阻截,仲業安心趕回荊州。我攔下這支追兵,然後自會殺回宛城!”
“黃老將軍多多保重!”文聘感激點頭答應,也不怠慢,催馬向南疾行。黃忠目送他走遠,率麾下百餘軍士返身殺往宛城方向……
文聘催馬疾奔,一路果然沒有再遇到晉兵攔阻,即便如此文聘疾馳一夜不敢稍停,第二日到新野換了馬匹,又全速奔馳了兩日,才乘船渡江回到襄陽境界。
一過江,文聘就明顯感覺到氣氛的緊繃,江岸邊上,新立起連綿的營寨。通往襄陽城的道路上,不時可見巡防的荊州士卒,就連到了襄陽,城牆上也有大將關羽親自鎮守。
“關將軍,末將有龐軍師親筆書信交予主公!”幾天來馬不停蹄幾乎未曾停歇的趕路,早已耗盡了文聘的精力,身上的傷勢也日漸加重,見到關羽,文聘緊繃的精神鬆懈之下,終於再也支撐不住,剛把書信從貼身衣中取出,還沒等交到關羽手上,就一個跟頭栽倒在地,頓時人事不省……
關羽接過書信,不敢怠慢飛馬趕到劉備府上,守門的軍士見是二將軍進來,不敢攔阻任其進入。
關羽徑直走入正堂,見劉備正和兩個人說著話,關羽顧不上行禮,徑直走到劉備身側,附耳道:“大哥,文聘從宛城送來緊急軍情!”
“哦?宛城情形如何?”劉備聞言身軀一顫,急忙問道。
關羽鳳目掃了掃和劉備敘話的兩個人,並沒有立刻答應。
方才在堂上和劉備說話的,一個身高八尺,生的瀟灑英挺,身披鶴氅,折扇綸巾,正是軍師諸葛亮!而另外一個人和諸葛亮差不多高矮,隻是略顯幹瘦。此人大約三十歲出頭,臉型因為瘦削顯得有些長,眼窩深陷,顴骨突出,不過一雙眼睛很有神,一眼就能看出非常精明!
而此時聽到劉備的話,二人都將目光投向關羽。
劉備凝重道:“軍師和這位仲達先生都不是外人,二弟但說無妨。”
“具體情形還不清楚,文聘隻帶來龐軍師的親筆書信一封。”說罷,關羽將書信取出交到劉備手上。
劉備也顧不上避諱,慌忙拆開信封仔細看過,頓時神情一陣凝重。
諸葛亮見劉備神色凝重,忙問道:“主公,士元信上怎麼說?”
“軍師自己看看吧。”劉備歎息一聲,將書信交到諸葛亮手中。
諸葛亮忙接過書信看過,禁不住倒吸一口涼氣!不過好在他心智過人,轉眼就恢複了鎮定,又將書信交給那文士手中。
耐著性子等諸葛亮和那中年文士把書信看完,劉備才道:“軍師,仲達先生,如今宛城被張遼重兵圍困,危在旦夕!為何士元卻勸我不可發兵去救?”
諸葛亮沒有答話,而是看了看身旁的文士,示意後者開口。
那中年瘦削文士點了點頭,沉吟道:“龐軍師想來是不願讓玄德公中了張遼奸計,落入張遼在宛城設下的天羅地網之中吧……”
劉備拱手道:“仲達先生還請明言,劉備洗耳恭聽。”
中年瘦削文士道:“張遼四麵圍困宛城而不攻,一則是想困死城中守兵,到時可不耗兵力奪得宛城!二來以此引得玄德公發兵救援,欲與玄德公決戰於江北空曠平原當中!”
劉備凝重點頭,諸葛亮當初給他製定的策略就是隔江設防,依靠大江天險擋住張遼的兵鋒,劉備自忖本來實力就不如張遼,隻能依靠地利彌補,而跨江作戰,舍棄有利的地形,顯然不合當初諸葛亮的部署。
可是既然知道龐統陷入危機,能見死不救嗎?那麼以後還有誰肯跟隨自己呢?想到這,劉備不禁後悔當初為什麼一時衝動答應龐統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