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放心,大公子此前無人支持,當然巴不得咱們支持他成為荊州之主,我已命陳到引二百名白耳兵喬裝入城保護大公子的安全,又令黃忠以去長沙借糧為由引三千軍渡河,長江北岸,我已命張飛悄悄增兵至鄧寨渡口,隻要襄陽城中有變,主公兵馬一日可至襄陽城!”
劉備有些不信道:“軍師這麼安排,莫非是認為蔡瑁等人會提前發動?”
諸葛亮信心滿滿的一笑道:“主公是不知道自己如今在荊州的分量,我南陽乃荊州北方屏障,主公又能征慣戰名震荊州,荊襄不少官員百姓都心向主公。今天主公和大公子劉琦一同給劉表賀壽,等於說明自己和劉琦站在一處,有主公的支持,荊州繼承人爭奪的態勢就發生變化了,畢竟劉琦才是嫡長子嘛,到時聲勢上還要勝過劉琮一籌,蔡瑁這些人擔心失敗,怎能會不提前發動?”
諸葛亮說的這番話是很有道理的,曆史上雖然劉備也支持劉琦爭奪荊州主位,最終失敗讓劉琮蔡瑁等人得了荊州,可是和曆史上荊州那時的形勢相比,如今的荊州情勢大有不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劉備已經不是曆史上的那個劉備了!
曆史上的劉備,困局新野百裏小縣,兵不過數千,勢單力孤,雖然不少人心向劉備,可是沒有實力,終歸是大事不成。
而現在劉備可不一樣了,南陽一郡盡歸劉備所有,麾下雖少了趙雲,卻還有不少官渡之後從曹操那裏投靠來的文武,手上握有七萬雄兵。在整個荊州,名義上劉表兵馬最多,實際上還是劉備實力最雄厚。
劉表名義上握有十幾萬兵馬,可這些兵馬分散於九郡之中,尤其南方長沙、桂陽、零陵、武陵四郡都是過去朝廷任命的太守,手掌軍政大權,並非事事都服從劉表的命令。隻有襄陽、南郡、江夏三郡處於劉表的實際掌控。
而就這三郡,江夏太守黃祖又分去數萬之眾,蔡瑁名義上是掌管兵權的荊州都督,可是直接受他管轄的兵馬,還不到十萬士卒。
十萬兵眾,尤其是已經十多年沒有打過仗的老爺兵,和劉備那七萬常年征戰的兵馬相比並不占優,再加上劉備天生具有聚攏人心的天賦技能,所以如今劉備旗幟鮮明的站在大公子劉琦一方,情勢反倒對劉琮和蔡氏一族顯得有些不利了!
相比劉備,蔡氏一族最大的優勢是掌控中樞,劉備的兵馬在江北,蔡瑁的兵馬在江南,襄陽、南郡、連劉表都在他們的掌控之中,在行事上占據一定主動,他們完全可以在不通知劉備的情況下立劉琮為主,而諸葛亮之前所做的一係列部署就是為了能夠快速反應,一旦襄陽有變,劉備能夠盡快展開行動!而蔡夫人、蔡瑁這些人當然不願意看到劉備有所反應……
此時的州牧府密室之中,蔡夫人、蔡瑁、張允、蒯越幾人正聚在一處,表情凝肅的商議事情。
“夫君和大耳賊酒席上談的話就是這樣了,夫君也不知道是怎麼想的,竟然要把荊州拱手讓給大耳賊!我真是想不通!”蔡夫人絮絮叨叨的說著剛才在屏風後聽到的內容,此時的她哪裏還有在劉表麵前的小鳥依人,十足一副悍婦的神情。一口一個大耳賊罵得那叫一個順溜。
蔡瑁、張允也是氣得麵色鐵青,大罵劉備忘恩負義,隻有蒯越還算冷靜,道:“夫人無須為此埋怨,主公讓徳珪在廊下暗伏刀斧手,說這話無非是為了試探劉備,做不得數。倒是劉備如今在主公麵前明言支持大公子劉琦日後做荊州之主,他如今實力雄厚,影響力不容低估,主公今後考慮繼承人不可能不考慮其中,這件事倒是眼下最棘手的!”
“忘恩負義的大耳賊,也不想想當年來咱們荊州時是副什麼德行?當初若不是我一力保舉他他領兵討伐趙雲,南陽哪會落到他的手中?現在倒好,得了南陽翅膀硬了之後,立馬變得翻臉無情!現在還要在主公立嗣的事情上橫插一手!”蔡瑁怒罵道,而且似乎越罵越生氣,最後實在怒不可遏,一拍桌子起身道:“不行!劉備今夜不是住在館驛嗎?我這就帶兵去館驛砍了劉備,不出這口氣,我誓不甘休!”
張允也噌的起身道:“眼正是天賜良機,我和你一起去軍營點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