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匈奴人心動了!本來聽說鮮卑南下,私下想要保存實力的呼廚泉、劉豹包括去卑在內的三大匈奴部落,在得知了文遠給出兵的匈奴開出如此豐厚的條件之後,幾乎擠破頭的響應田豐的號召,不出一月,就利利索索的動員了近兩萬匈奴騎兵!上穀烏桓首領難樓聽說了此事,還派他的兒子呼韓年率三千烏桓騎兵前來助陣。
如此,並州出去留守兵馬,竟然聚攏了四萬餘遠征軍,而且這一次應對鮮卑人一向習慣了入關打擊的河北,再不是本土防禦,而是出關發起主動的進攻!
曆來中原王朝大都受到來自北方遊牧民族的威脅,這主要是民族特性決定的,中原王朝主要由農耕民族組成,他們和遊牧民族不同,平時的生活和作戰扯不上關係,而一騎射立國的遊牧民族則不同,他們的生產生活和作戰方式是息息相關的!這一點就決定,草原民族本身就農耕民族更加適應戰爭!
草原產馬,遊牧民族的軍隊主力是騎兵,騎兵最大的特點就是機動性強,其強大的突襲能力是中原軍隊無法比擬的,在相同的步兵根本無法與騎兵抗衡,而由於馬匹的缺乏,自春秋戰國以來,中原民族針對北方遊牧民族的戰爭,多是在中原領土內進行。當然除了漢庭!
而戰德國“閃擊大師”古德裏安大將曾說過,最好的反坦克武器就是坦克。同樣道理,對付騎兵最有效的武器就是騎兵!漢武帝時期,經濟軍事實力達到巔峰的西漢朝廷開始對匈奴發起反攻,主動出擊攻入匈奴領土,依靠的就是數量龐大的騎兵!
文遠深知這個道理,可是即便以如今河北軍的能力,也養活不起十萬的騎兵,馬這玩意如果不放養在草原上,一天消耗的糧食足夠七八個壯漢填飽肚子,所以即便占據了幽並產馬之地,文遠麾下的戰馬總量也隻在五萬匹左右,除了分撥給各大軍團,成建製的隻有破軍、中壘還有驍騎營。
雖然沒有足夠的騎兵,不過文遠自己會另辟蹊徑,咱不是沒有騎兵嗎?南匈奴人有啊!烏桓人也有啊,以夷製夷用這些遊牧民族對付鮮卑,同樣可以達到進攻的目的!
就像現在,在利益的驅動下,晉陽城下聚集了兩萬多異族騎兵,加上張燕的一萬騎,已經具備了出關掃蕩草原的能力!
探馬來報,置葏落羅和日律推演兩部正在集結兵馬,月內就要南下並州,而田豐。麴義、張燕以及幾個異族將領經過一番商議,已經決定先下手為強!分兵數路攻入西部鮮卑境內!
“出發!”眼看著時候不早,負責協調指揮此次行動的使匈奴中郎將田豐大喝一聲,一時之間,雄渾的戰鼓聲敲擊心房,嘹亮的號角聲撕裂天空!一隊隊騎兵如道道洪流一般湧向北方,他們要從晉陽出發,出雁門關,掃蕩整個鮮卑西部!
“不想能在我有生之日,還能看見我大漢雄師出塞討伐胡虜……陛下……主公……”看著這雄壯的軍勢,看著這數以萬計的騎兵,田豐心中的感慨難以形容,自漢武帝以來,大漢就不斷對北方用兵,可是從恒靈二帝起,朝政昏聵,內亂天災不斷,這幾十年國力日趨削弱的朝廷再無力向北征戰,反而常年遭受北方遊牧民族的劫掠。一腔報效朝廷之心的田豐,每想到此事,心中怎不悲愴憤慨?而今日能親眼再次看到大漢之師再次征北,田豐心中怎不感慨讚歎?
這胸中鬱積的一口氣今日總算是出了!可是想到是主公一力促成的眼下這個局麵,又讓田豐心中充滿了矛盾。他也是從巨鹿就開始跟著文遠的老人了,他親眼看到主公為了百姓不惜剝奪世家豪族的利益,動搖了朝廷的根基!為了這件事情,他沒少向文遠犯言直諫!
可是同時,他又親眼看著主公的勢力一步步的發展,壯大,從小小的下曲陽長擴張為如今占據半壁天下的龐大勢力,挾天子以令諸侯,蓄士馬以討不庭!想起當年主公征辟自己時說的那一句話,當時的情景至今田豐還曆曆在目。
“若陛下英明,乃中興之主,某便竭忠盡智,肝腦塗地以效命,若天命漢祚當絕,某也要奮一己之力,解天下百姓倒懸之苦,雖明知此道艱難,遼亦百死而不悔。”
主公是對還是錯了呢?自己死抱著忠於漢室的執念,又究竟是對還是錯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