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6 洛陽廢墟(2 / 2)

張楊是武夫出身,本不善治政,但是現如今河內被他治理的有聲有色,百姓已經漸漸脫離饑寒交迫之苦,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文遠給他安排了董昭這樣一個頗有才幹的副手。

董昭此人,素有才學,之前曾效力於袁紹帳中,隻因為袁紹對他產生猜忌之後才轉投文遠處,之後文遠全據冀州,調走了之前安排給張楊的副手張既,文遠便命董昭接替張既擔任河內郡丞。

此次張楊引河內軍南下洛陽,董昭就隨軍同行。

文遠將董昭請入帳中,彼此落座後道:“董先生,今日怎麼有空?”

“明公。”因為董昭和文遠隻見還隔著張楊的一層關係,因此並不算文遠直接統屬,隻聽董昭拱手道:“昭今日拜見,乃是有一言想獻於明公。”

文遠見董昭說的鄭重,正容道:“先生請說,遼洗耳恭聽。”

董昭道:“明公興義兵以除暴亂,入朝輔佐天子,此五霸之功也。但諸將人殊意異,未必服從:今若留此,恐有不便。惟移駕幸鄴城為上策。”

“移駕遷都?”對於董昭的提議,文遠並沒有感到意外,記得真正曆史上就是此人向曹操提出遷都的建議,而且曹操也欣然采納了董昭的獻策。

文遠也覺著在就在洛陽這麼駐紮著不方便,洛陽今年大荒,百姓窮困,天子百官每日所耗錢糧用度全靠軍中供應,短時間倒也無妨,若是長此持續下去,光是千裏迢迢從冀州到洛陽一路上的消耗就是一筆不小的費用。

此外司隸此時還多是無主之地,文遠兵馬初到此地,根基還不夠穩固,還沒有分出精力構築防禦拱衛洛陽城,現如今洛陽以東,兗州曹操有十幾萬雄兵,西麵李傕、郭汜、張濟也需要費不少精力應付,南麵劉表此時和曹操也同是一個陣營。比起文遠經營幼年已經鐵板一塊的冀州,天子呆在洛陽的安全實在是得不到保證。

看文遠表情似有意動,董昭點頭一笑道:“正是。”

“我也有意於此,隻是李傕郭汜仍陳兵在側,若冒然遷都,隻怕會令此二賊有機可趁?”文遠眯著眼睛笑道,深深的看著董昭,等待著他給自己一個合理的答複。

董昭如何不知這是文遠在有意考校自己的本領,心中一陣激動,道:“李傕郭汜二人不過跳梁小醜耳,遲早為明公所擒,無需介意。”

文遠微笑點頭,李傕郭汜二人雖有兵馬數萬餘眾,不過現在文遠已經回到指揮中樞,確實無須在意此二人,而且丟了天子作為籌碼,此二人就憑以前所犯下的種種惡行,就免不掉被別人征討平定的下場了。

文遠又追問道:“李傕郭汜不足慮,可是朝中大臣呢?遷都之事關係重大,國賊董卓昔日遷都,就引起百官不滿非議,如今我剛剛迎回聖駕就進言遷都,朝臣豈非以為我有執掌朝廷權柄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