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遠在冀州,為何到了此地?”
“臣在冀州聞李傕郭汜交兵,禍及陛下,臣便枕戈待旦、夙夜難寐。日夜等待陛下降詔勤王消息。”
“恰逢賈先生從上黨經過,言李郭二賊欲對陛下不利,臣不敢怠慢,親領三百騎兵星夜倍道而來,不想竟在此與陛下相遇!”
文遠向獻帝娓娓道出來龍去脈,其中當然有真有假。其實文遠那日和賈詡商定如何奉迎天子的計劃之後,便將三百玄纓衛交給賈詡指揮,文遠悉聽吩咐,靜觀賈詡使計。
對文遠將手上僅有的三百騎交給自己指揮,賈詡心中著實波動了一陣,這既是是這個與眾不同的主公對自己的信任,也是一場考題。題目就是如何能迎回天子?不受其他勢力的掣肘,而且還能獲得天子的信任。
要知道此次想要挾持天子的人不在少數,李傕郭汜自不必說,楊奉、韓暹、董承等人也都打著保駕立功的主意,而且據聽說曹操在兗州驅逐了呂布,又陳兵陳留郡境,似也有奉迎天子的動機。
如何能在眾多勢力之中脫穎而出,這是擺在賈詡麵前的一道難題。
本來如果文遠此時麾下兵馬齊備的話,救下天子根本就算個事兒,可是賈詡現在能調動的隻有三百玄纓衛而已,而李傕郭汜擁兵數萬,楊奉、韓暹、董承所部也有兵萬餘。玄纓衛雖然驍勇,可是想在萬軍之中救下天子又談何容易?
所以隻能智取,不能力敵!
賈詡分析,李郭二人有兵數萬,雖然軍紀敗壞,卻多是從軍多年的西涼精銳,楊奉,韓暹、董承三部兵少不說,而且多是戰鬥力低弱的賊寇,對上這些放下武器就是農民的軍隊,李傕郭汜一方的勝利隻是遲早的事,而且西涼兵多騎卒,想要擺脫騎兵追殺,天子就隻有渡河向北逃逸,因此思索一番之後,賈詡先令周倉領二百餘騎注意隱匿行跡,一路躡在天子車駕大隊附近三十裏,一旦有變,周倉就立即領兵解救,放天子過河,賈詡自領一隊騎兵與北岸遙相呼應,隻等小皇帝過河,就能從虎口裏把小皇帝救出去。
這條計策可謂精妙絕倫,既不必付出慘重的代價硬拚,又能撇開各方勢力的大軍,隻需要區區五十人鎮住場麵足矣。
果然,周倉見小皇帝處境危險,及時領二百餘騎殺入戰場,及時解了被李郭二賊掠去之危,雖說也折損了百餘人馬,不過比起硬拚硬搶,傷亡必然還是要小許多的。
大概是賈詡要讓文遠見識一下自己的能力吧,這個計劃文遠自始至終都隻是扮演著一個旁觀者,最後文遠幾番要求,才從賈詡那裏要過一個駕船者的角色,雖然可能會有一點小小的風險,不過這樣便能以一個更美妙的方式出場……
賈詡不愧國士稱號,事情的進展就如他事先預料到的那樣,天子隻和少數幾人渡過河去,而此時,一隊玄纓衛早就等在對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