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笑了,笑的很燦爛,麴義屠族,包括他此來的目的,終於都達到了。
屠族立威,隻是文遠當初交代給麴義的第一步,而文遠最終的目的就是將匈奴單於綁到自己的戰車上。
之前屠滅赫連族是立威,大棒之下令南匈奴單於生出驚懼之心,之後再是送出牛羊丁口作胡蘿卜對匈奴人施以安撫賄賂之意,如此匈奴人隻怕經不起大棒加胡蘿卜政策的幾番折騰,單於就隻能服服帖帖被綁在文遠的戰車上了。
至於這個單於最終究竟是呼廚泉還是劉豹,文遠就不關心了。
呼廚泉也笑了,隻不過他笑得很勉強,雖然明明感覺自己一步步的向深不見底的漆黑地域走去,可是他有選擇嗎?有劉豹在身後虎視眈眈,他除了順從張遼還能幹些什麼?不順從,赫連族就是前例!他若倒下,劉豹就會堂而皇之的登上單於之位!
夏六月,殺神麴義再次出兵,而且規模比之前屠戮赫連族時還要大了幾倍,出了本部一萬人馬,還有張燕的一萬輕騎、呼廚泉的一萬匈奴騎兵,以及劉豹帶來的五千餘騎,加上其餘部族前來響應的部族,共有四萬多大軍。其中輕騎兵更是超過三萬,如此一支浩浩蕩蕩的騎兵隊伍,便是文遠,也是沒有機會指揮過的。
看著這隻綿延十餘裏,如潮水一般洶湧行軍的騎兵隊伍,一向冷麵示人的麴義終於露出了一抹不為人所察覺的笑容。
好男兒誌在四方!大丈夫生於亂世,當提三尺長劍,立不世之功!這是麴義從小就給自己定下的誌向!
可是麴義出身微寒,空有一身武藝,卻始終並不被人抬舉,在韓馥麾下時,被潘鳳死死的壓過一頭,不肯重用,叛變韓馥轉投袁紹之後,雖然屢立戰功,更有以八百先登破公孫瓚五千白馬義從的傲人戰績,可是袁紹也對他處處提防,不敢委以重任。
之所以不受重用,一方麵是袁紹、韓馥雖素有名望,卻都是外寬內忌,名不副實之人。
當然,麴義生性孤傲恣意,不知收斂也是一方麵原因,
文遠前世在曆史演義中就認識了麴義這個人物,嚴格說來,從袁紹入主冀州到官渡之戰前麴義被袁紹所殺,九年時間,麴義屢破公孫,剿滅黑山張燕,在袁紹帳下的戰功最高,是袁紹名副其實的第一員大將!顏良?文醜?此二人雖然武勇稍勝,可是論起軍略,和麴義相比差了不止一檔兩檔。
試想如果麴義能活到官渡之戰,雖然可能有些誇大,不過說不定官渡之戰的結果就會因他而改寫了呢!
不管怎麼說,麴義的統率能力絕對實打實的,比之趙雲、張頜都不遑多讓!
這也是為什麼文遠會在鄴城招降麴義之後,不經過任何過渡,直接將他任命為統領五軍之一的典軍中郎將!要知道當初便是趙雲投奔時,還經過幾次大比在士卒中樹立威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