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4 逆天順人?(2 / 2)

沮授道:“托主公宏福,冀州這半年並無異樣,倒是有兩撥人,來鄴城已經多日,想見見主公。”

“何人?”文遠望向沮授,後者眼中閃過一抹喜意。

“仲治先生,列位將軍,你等肯為我效力,遼如久旱而逢甘霖!我已命辛佐治擺下酒宴,待會我等好好暢飲,不醉無歸!”看著堂上眾人,文遠也是容光煥發,滿臉喜氣。

辛評、蔣義渠、呂威璜、張顗還有十幾位袁紹遺臣在時隔一年多之後,終於重回冀州,拜在文遠帳內。

初平四年秋,文遠擊敗袁紹,兵據鄴城,一代霸主袁紹兵敗身隕,三軍士氣喪盡,其子袁譚袁熙令敗兵急急如喪家之犬退入渤海,河間二郡。許攸、逢紀、辛評、郭圖、蔣義渠等這些袁氏遺臣便追隨袁譚一同前去。

然而好景不長,文遠當時雖然因為喪妻之痛放過了他們,但是公孫瓚、劉備卻並沒有放過如此痛打落水狗的機會,袁譚袁熙在渤海立足未穩,公孫瓚便大起幽州精銳,會同青州田楷、平原劉備合擊袁譚袁熙,結果袁氏大敗,驍將汪昭、彭安分別被關羽、張飛二人所殺!孟岱、汪昭死於亂軍之中。

袁譚、袁熙和僅僅領著千餘敗兵和逢紀、許攸、郭圖、高幹、郭援這些心腹乘海船渡海逃往遼東公孫度的領地。

其餘人要麼就勢投降了公孫瓚,要麼下野隱居,渤海、河間二郡便歸入公孫瓚的治下,赫赫有名的袁紹一族自此轟然崩塌,袁尚被文遠削鼻割耳,袁譚、袁熙則寄人籬下,客居遼東苦寒之地。

辛評並沒有隨袁譚一起逃亡遼東,他本是韓馥謀士,和文遠還有同僚之誼,隻是因為認準了袁紹是明主,才對袁紹一直忠心不渝。

不過袁紹被文遠氣死之後,辛評頓時失去了效忠的對象,黯然離去,不願再轉仕他人,一直在河北隱居。

其弟辛毗一年多來幾次寫信請他轉仕文遠,直到最近他才回心轉意。

此次辛評前來,和他同來的還有蔣義渠、呂威璜、張顗等袁紹的舊將,這些人也是自兵敗後下野之人,和辛評素有聯係,辛評要去投靠文遠,便叫上了這些人同去。

能得道這些人的投效,文遠當然喜不自禁,隨著地盤的擴大,文遠越發覺著手頭人才的緊缺。辛評有一郡之才,做個別駕、治中什麼的綽綽有餘,蔣義渠乃是袁紹的大將,素有信義,有統兵之才,而呂威璜、張顗先做個副軍校尉。都尉還是夠格的。

如此一場歡宴過後,文遠立即辟辛評為府中從事,和其弟辛毗一起幫助自己打理州府事宜,蔣義渠也被文遠拜為左軍校尉,暫時留在鄴城熟悉兵製,半年之後調入太史慈的左軍。

至於呂威璜、張顗,則被文遠送入下曲陽深造實習,半年之後再許以副軍校尉之任。

一場歡宴,參與之人各得其所,辛毗與兄長團聚,手足之情自不必說,新投入文遠麾下的幾個人也是心中歡喜,尤其是他們見到新主公熱情和氣,辛毗、陳琳等人也在他手下被委以重任,一顆惴惴不安的心終於放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