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 強大陣容(1 / 2)

相比城外氣勢洶洶隨時準備一舉攻陷鄴城的各路聯軍,城裏麴義的日子可就不怎麼好過了。文遠可不會放過輿論打擊守軍士氣的機會,壞消息一個個從城外傳到城內,袁紹身亡,袁譚、呂布、曹操這些友軍已經顧不上鄴城這兩萬守軍的死活,各自引兵退去了。

如今的鄴城已經成為了一座徹徹底底的孤城。兵法雲孤城難守,城中百姓被這些壞消息打擊的誠惶誠恐,軍心士氣急轉直下,守城軍士眼下最關心的就是如何能保住性命,哪裏還有戰心?連麴義也灰心喪氣,已經對守住鄴城不報任何希望了。

每一天早晨醒來,麴義都會發現有士卒逾城而降,而且降兵的人數不斷增加,連不少留守鄴城的文武官員也有不少逾城投降了,麴義也想巡夜守城,可是他能不分白天黑夜的一直熬嗎?照這種速度,隻怕還不等文遠攻城,城上的守兵就該投降的差不多了。

眼下唯一支撐麴義不肯投降的便是他的驕傲,他性子桀驁,早年從軍,先後追隨在皇甫嵩、韓馥在二人麾下都一直沒曾得到重用,本來以為助袁紹奪取冀州之後必定能時來運轉,誰想袁紹得了冀州起初還對他照顧有加,沒過多久就開始變的疏遠了。麴義實在沒有信心,眼下這種必敗無疑的情形若是降了張遼,張遼會肯重用他嗎?

麴義雖然出身平凡,骨子裏卻有一顆不甘平凡的功利之心,他的思想其實和王越是差不多的,隻不過他擅長領兵,這一點王越和他比就差得多了。

眼瞅著,鄴城的守兵已經越來越少,城外的敵兵卻越聚越多。麴義平靜的等待著城破那一天的到來,可是文遠卻遲遲不肯出兵攻打。

並非是於毒那邊安排的內應沒有談好,而是文遠根據那內應秘密傳來的情報,果斷的終止了裏應外合攻下鄴城的計劃。

鄴城是冀州州治,河北有名的大城,隻是這一座城內就生活著百姓數十萬人,一旦起了兵戈,部隊傷亡倒在其次。要知道河內黑山十餘萬眾都是劫掠多年的賊匪,若是讓他們進了鄴城,百姓的損失可就大了。

戰爭進行了一年多,冀州可以說已經大傷元氣了,現在鄴城周邊的土地幾乎全部荒廢,附近的村落連成年的壯丁口都很少見了。

七月本是秋收的季節,可是不少百姓靠草皮樹根充饑度日,戰爭已經給冀州百姓帶去了巨大的災難,這些百姓日後都將在文遠治下生存,別的地方文遠管不了,暫時也沒能力管,不過自己治下的百姓,文遠是絕不容許被禍害的。

所以文遠想要嚐試一下,看看能不能兵不血刃把鄴城拿下。

這一日,麴義正在城樓上喝著悶酒,突然城外一陣激昂的戰鼓聲響起,麴義一雙醉眼瞬間恢複了清明,心中一顫,暗忖道:“終於來了!”

麴義當即披掛整齊下到城頭,隻見城外浩浩蕩蕩一望無際盡是張遼的人馬。這些軍士整齊有致的在城外一箭之地停下,動作整齊劃一,沒有一個人出聲喧嘩,隻是在那兒一站,一股如山的氣勢就噴薄而出,令守城的袁兵不由自主的心跳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