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許多人不敢應聲,袁紹雖敗,兵力卻未曾折損,如今屯駐在魏縣的兵馬還有七萬之眾,群雄之中少則三千,多則五千眾,這麼一點人馬過去,還真不夠給袁紹大軍塞牙縫的。
不過肯出麵的也並非沒有,劉備在底下考慮了一番,一咬牙站了出來。
“盟主,末將願領兵往!”
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或許在常人眼中看上去凶險無比,不過在劉備眼中卻是機遇,正因為別人不敢,此時劉備站出來,才顯示出他的不凡,也可獲取他目前正急切想要的名聲。
果然,劉備一站出來,眾人的目光頓時向他注視過來,一個個看著或欽佩、或感慨。
“好,玄德公忠義,張遼佩服。”文遠滿眼深意的看了劉備一眼,能常人所不能,此人果然是個梟雄!
“盟主謬讚了,備堂堂大漢宗親,理應為大漢盡一份綿薄之力。”劉備慨然道,不過他肯出兵,除了因為可以獲得一個好名聲之外,其實還另有隱情。
或許是天生的敏銳直覺,劉備在文遠身邊總覺著有一股說不清道不明的壓迫感,就如同獵物遇上天敵時會提前有所感應一般。這種感覺迫使著他本能的想要離文遠遠一點。
而且他劉備也不是傻子,敢站出來,自然還有後話要說。
隻見劉備語氣一轉,道:“隻是末將兵微將寡,孤身前去恐挫了我聯軍的銳氣,不知哪位將軍願於備一同前去?”說罷,他的眼神就直勾勾的望向孔融。
不用說,劉備也在打著太史慈的小九九。
孔融被劉備一番直視,臉色有些掛不住,起身道:“融願領本郡兵馬與玄德一同進兵。”
劉備臉色一喜,看向文遠,直等文遠答應。
誰料文遠沉吟一下,嗬嗬笑道:“文舉公(孔融字),前日康成公聽說文舉公來到冀州,特命弟子送來書信一封,說這幾日要親自到軍中見一見故友,公還是留下來吧,可由別人隨玄德公同行。”開玩笑,文遠正打著太史慈的主意,怎麼能讓他這個時候溜走?況且有魅力大神劉備在太史慈身邊轉悠,文遠也不放心。
“當真?如此我便在此等著康成公。”孔融驚喜答應道,他本來就是操筆杆子的,對打仗並不熱衷,如果不是為了表明立場,館陶會盟他都未必肯參與呢,此時一聽文遠的建議,孔融忙不迭的點頭答應。
“諸公還有誰願與玄德公一同進兵。”文遠又看了看群雄。
“孫瑾自會盟出戰以來,寸功未立,此戰願與劉將軍一同前行!”
“末將竇能也願領本郡兵馬前去。”
兩路諸侯從堂下站出,正是常山相孫瑾,中山相竇能。如果隻是一路諸侯前去,自然是再強悍也抵不過袁紹的七萬大軍,而如今三路兵馬一起前去,合在一起也有萬餘眾,做先鋒打打秋風還是綽綽有餘的。
所以見有劉備做出頭鳥,此二人沒多做考慮站出來願意同行。
三人當即拜辭而去,隻是在離開時,堂上誰也沒有留意到劉備眼中一閃即逝的忿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