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 外圍(1)(2 / 2)

豪族的力量在這個年代實在太大,即便文遠占據朝廷的大義,仍然有很大一部分人選擇站在袁氏一邊,在與袁紹的對抗之中不占絲毫優勢。袁氏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於天下,迅速崛起短短不到兩年的文遠能夠拉攏到如此多的人站到自己一邊,這本身已經證明,他在中原大陸上的諸侯位置,已經得到各方豪強的承認了!

雖然依靠聯絡各方諸侯無法取得優勢,文遠並沒有因為這樣的結果而沮喪,事實上眼前的結果,在文遠看來在正常不過了,袁氏一族繁盛百年,若是連這點底蘊都沒有怎麼還能配稱得上當時第一豪族世家?

既然豪族之間的對抗已經達到了眼下的均勢,來自其他勢力的援助就顯得難能可貴了,比如……

…………

河內郡,朝歌縣的某處山穀之中。

“冀州刺史張遼帳下主簿崔琰,拜見列位大帥!”大帳之中,崔琰不卑不亢,向在場眾人作了一揖,隨後昂藏站立,仔細打量著在場眾人。

在場之中,團團圍坐這十餘人,這些人崔琰並不認識,一個個或胖或瘦,或高或矮,不過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滿臉匪氣,長相彪悍。世人對他們有一個統一的稱呼——河內黑山!

黑山軍,是東漢末年河北的農民起義軍。黃巾起義軍主力被鎮壓後,統治階級發生內訌,在此期間,冀州黑山等地農民紛紛起義,用各種名號組織起來。僅史書上記載的,就有黑山、黃龍、左校、郭大賢、於氏根、青牛角、張白騎、劉石、丈八、平漢、大洪、司隸、雷公、浮雲、飛燕、李大目、白繞、畦固、羅市等。這些起義軍泛稱為“黑山軍”,大部兩三萬人,小部六七千人,合計達百萬人,各自為戰,不相統屬。其中張燕發展的最為壯大,自稱一係,有人口百萬眾,精兵數萬,活動在並州,趙郡、中山、常山各郡,其餘各部多活動在河內上黨、河內各郡之間,

不過因為文遠的出現,曆史稍微發生了一些改變,其中白雀在易陽一戰中被張頜陣斬,張燕則因為文遠的揣掇下奪占了晉陽等並州的不少地盤,勢力比史上更加強大。

崔琰打量各位黑山大帥的時候,這些黑山首領們也在打量著崔琰。其中一個一隻眼帶著黑布眼罩另一隻眼則如同銅鈴一般大小的黑山首領麵色不善的冷哼道:

“你便是巨鹿太守張遼派來的使臣?”

崔琰不卑不亢的向那獨眼首領行了一禮道:“正是!不過琰需要糾正一下李大帥的錯誤,我家主公蒙朝廷敕封,官拜冀州刺史,封前將軍,易陽亭侯。已經是冀州名正言順的牧守之臣。”適才見禮時已經介紹過,崔琰知道此人喚作李大目,易陽之戰時被張頜包圍,雖然僥幸率親信殺出重圍,實力卻已經大不如前,所以對主公一直懷恨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