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拔出佩劍,一劍砍下幾案一腳,雙眼冒火喝道:“張遼!此仇不報,某誓不罷休!”
就在袁紹火冒三丈的時候,文遠也收大勝之兵而回。此戰,巨鹿軍共斬首袁兵五千餘級,俘虜三千餘眾,繳獲戰馬一千餘匹,鎧甲軍械不計其數。
經此一戰,不僅使巨鹿軍因癭陶之敗後低落的士氣重新振作,更重要的是,袁紹遭此一敗,再不敢輕易派出追兵。文遠肩頭壓力大減,終於可以緩口氣重整旗鼓,與袁紹河北爭雄!
七月末,冀州牧袁紹攻癭陶,苦戰數日,癭陶陷落,冀州刺史張遼引伏兵斷後,大敗袁兵追兵,袁兵退去,張遼勒兵往下曲陽屯駐。
…………
時隔將近三年,文遠重新回到了下曲陽。
城門之外,數萬百姓膳食壺漿,翹首相望,盼望著太守張遼的軍隊趕到。他們是第一批在文遠屯田養民政策之下收益的百姓,是文遠最忠實的鐵杆,是文遠最堅定的後方。
隻見南方浩浩蕩蕩長蛇一般行來一支車馬大軍,為首一將身披黑鐵描金明光甲,頭戴黑金盔,胯下騎一匹體高八尺的赤紅戰馬,戰馬壯健,渾身上下無一根雜毛。
那一員將手提一杆長戟,看上去不過二十出頭,雖然滿臉風塵,血染戰袍,不過其表情剛毅,眼神深邃,仿佛任何困難都無法將其擊倒。
馬後豎一大纛高三丈許,上紅底黑線、金絲鑲邊,大書一個龍飛鳳舞的“張”字。隨風飄揚,那張字仿佛活靈活現,飄飄欲飛。
來將正是文遠,他領著數千戰兵斷後,自那日伏擊袁兵大勝之後,大軍行軍三日,終於領兵趕到下曲陽。
“拜見太守大人……”文遠來到近前,數萬癭陶百姓呼啦啦的拜倒了一大片,婦女老弱送上飯食酒漿,頑皮的孩童則在士卒旁邊蹦蹦跳跳。
“眾位父老快快請起,張遼無能,不能保全巨鹿父老,讓各位受驚了。”看著眼前熱情的父老,文遠滿懷感慨在馬上拱手行禮道,回到下曲陽,就好像回到了自己的家一樣,這樣舒心的感覺真好。
“太守仁德愛民,我等感恩戴德……”百姓們紛紛拜道。
“主公,一切都已安排妥當,請入城。”先期領兵回到下曲陽的張頜迎上前來。伏擊袁兵一戰,張頜斬獲頗多,自信從容的神采重新出現在張頜臉上。
文遠眼中閃過一抹哀傷,堅毅搖手道:“先不進城!既然到家了,先將陣亡將士們歸葬。”說著從懷中取出一幅白巾,束在鐵盔之上。
經過戰後統計,此次癭陶之戰,文遠一方陣亡九千二百一十三人,二千七百八十二人重傷,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巨鹿正兵,總數兩萬五千人的巨鹿正兵營遭到重創。
張頜眼中也是一黯,點了點頭不說什麼,取來白巾係在頭上。其餘軍士也紛紛效仿,一時之間全軍縞素,氣氛無盡哀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