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遠一看到這些弩就非常喜歡,當下取出一具細細研究。
此弩弓幹扁圓,長五尺五寸許,弓身是用桑木製作,用皮條纏繞以增強弩身強度、彈性,韌性,外表通體塗以褐色的生漆,在幹中間弩臂含弓處又塗上朱紅漆。既美觀又防水防潮,陰雨天也能威力不減。
弩臂長三尺,寬兩寸,木臂前端有合口嵌住弓弣,再用皮條綁紮,往後係結在木臂兩側的耳上固定。
弩臂上有凹型箭道,可以盛箭並增大與箭的表麵接觸麵積,雖增大了發射阻力。卻利於提高於準確性,而且這些箭道都經過精細的打磨,顯得異常的光滑,上麵也塗漆、塗蠟,用以減少發射時箭與箭道的摩擦力。
弩臂後部是弩機,用青銅精密製作。由望山、懸刀、牛組成。望山是瞄準裝置,高三寸;懸刀也就是現代的扳機。長四寸,牛是設計的最精巧的物件。提現了咱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牙與懸刀相聯,但是不直接承力,而是通過牛為樞紐。上弦時,弩手拉弦抵於望山,望山後移,牙正位後牛複位。牛上承牙力,下抵懸刀,弓弩就進入備發狀態了。如果弩機發射,過程正好與上弦正好相反。弩弓扳動懸刀,牛一鬆更下沉。牙沒有了支持,/頃力下沉,弓弦帶箭飛離。這種精密的設計極大提高了投射可靠性,誤發率大大降低,而且減少了發射時的震動,可以大幅提高射擊命中率。
文遠看的極為細致,心動之下還取來一隻弩矢試射驗證,隻見文遠用腳蹬拉上線,隨意瞄準了七十步開外的一根木樁,輕叩懸刀,隻覺弩身一震,弩矢應聲而出,淒厲呼嘯著直中木柱,一兩多重的肩頭深深紮進木柱三寸!矢杆兀自顫抖不挺!
這還是二石具弩,箭鏃威力就已經如此巨大!若是更強的三石、五石、甚至十石弩,那該有多麼強橫!果然是強力殺器啊,非但飛行速度幾倍於弓,精確度也有大大提升,更重要的是弩操作比弓簡單得多,隻需稍加練習就能運用自如,不像弓手需要人身高臂長,準確性也大大不如,如果這種殺器能夠大量裝備部隊……呃,或許唯一不足的就是射速。
文遠當即吩咐郡城兵曹,暫停其餘一切軍器生產,將府庫之中生鐵全部打造成兜鏊,或者甲葉,穿製城鐵甲,二石、三石弩也要全力生產!若有什麼材料缺乏,府庫全力承擔!
郡城中有工匠三百餘人,見新太守發了命令,立即行動起來。
出了武庫,郭典又領著文遠轉了轉其他地方,直到天色將晚,二人才回到太守府邸大擺筵席。
此次筵席,巨鹿郡城上下頭麵的文官將吏都來參加,豪族大戶也紛紛到場,文員這邊則是曲長以上軍官,兩邊上百人,堂上坐不下,就在院中置酒招待。隻是因為變起倉促,附近縣邑的官員沒有趕到。
正堂中設兩張主座,文遠和郭典各據一案,左邊是郡城裏的頭麵僚屬,右邊則是文遠帶來的將校。
筵席上,文遠與郭典把酒言歡,郡城一幹文武也是殷勤敬酒,希望和這個日後的頂頭上司打好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