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在最早的就是丹陽兵,這是陶謙的心腹部隊,他自己就是丹陽人,作為徐州的老軍閥,陶謙手中雖然沒有好的戰將,但是握有一支精銳的“丹陽兵”,能征慣戰,吃苦耐勞,有項羽子弟兵之風。史載“丹陽山險,民多果勁,好武習戰,高尚氣力,精兵之地”。後來劉備增援陶謙的時候,陶謙贈送了數千丹陽兵給劉備。後來隨著劉備轉戰千裏的部隊,就是這支精兵。
此次陶謙帶來討伐董卓的兩萬軍中,就有一萬是丹陽兵。
丹陽兵之後就是陷陣營,陷陣營是一支獨特的部隊,人數不多,但作戰極為勇猛,它的指揮官是呂布手下的大將高順。人稱高順“所將七百餘兵,號為千人,鎧甲具皆精練齊整,每所攻擊無不破者,其主帥高順“清白有威嚴,不飲酒,不受饋遺。”文遠在並州時就見過高順練兵,雖然當時隻具雛形,文遠卻知道這支兵的強橫!
而且此次虎牢之行,文遠極有可能碰上已經被高順練成的陷陣營!
五路諸侯中除了陶謙的丹陽兵外,還有一支強悍騎兵,就是公孫瓚的白馬義從!
史上公孫瓚和袁紹交兵時,史稱:“瓚好白馬,屢乘以破虜,虜呼為‘白馬將軍’。故選精銳三千,盡乘白馬,號‘白馬義從;,以實禁衛也。”公孫瓚是在和北方少數民族的作戰中以勇猛豪邁而成名的,他善使雙頭鐵矛,《後漢書》曰:“瓚常與善射之士數十人,皆乘白馬,以為左右翼,自號“白馬義從”。烏桓更相告語,避白馬長史。”白馬義從威震塞外,雖初時人少,但是規模不斷擴充,此次討伐董卓公孫瓚帶來的五千幽州鐵騎之中,就有一千白馬義從,隻可惜在三國的征戰中,白馬義從隻是一顆流星,隻經過短暫的輝煌,就在界橋戰役中被袁紹的大將鞠義殲滅了。
值得一提的是有資料提到趙雲原是白馬義從之一,也算給這支精兵保留了種子,而且《英雄傳》記載,袁紹聽到白馬義從,有這樣一段對話……
紹笑曰:“彼有‘白馬義從’,某有‘大戟士’,安懼哉?呼張頜:“雋義,盍為吾破之!”頜自張望不言。
文遠知道張頜極善練兵,所以對於日後張頜練出的大戟士也是萬分的期待。
除了這三支強兵之外,此後還將登場另外五支強兵,即麴義的先登死士、曹操的虎豹騎、馬超的西涼鐵騎,劉備的白耳兵以及諸葛亮組建的無當飛軍!
先登死士的首領麴義,在界橋之戰以八百先登營死士大敗公孫瓚萬餘騎兵的衝擊,其中還有精銳的白馬義從!漢武帝時,李廣之孫李陵率部卒五千先登部卒,多丹陽兵,深入匈奴腹地,與八萬匈奴起兵相遇,五千強弩死士,硬生生堅持了十天,轉戰千裏,殺敵數萬!最終仍有四百人潰圍!
強弩先登,絕對是克製輕騎兵衝鋒的利器!
虎豹騎,傳說中曹操在官渡之戰前後組建的一支精銳騎兵部隊,這支騎兵經過層層選拔成軍,裝備著當時最精良的鎧甲兵器,因為他的戰鬥力極強,作戰時像虎豹一樣勇猛,便被稱之為“虎豹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