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 語驚四座(1 / 2)

文遠如此表明立場,倒是令沮授再度吃驚。

“這……”韓馥尷尬的笑了笑,道:“文遠莫急,此事還須謹慎計議,諸公以為該當如何?”

沮授諫曰:“主公,依某之見,此事根本無需再議,方今天下,漢室無主,董卓專權,欺君害民,天下切齒。各地起義兵,扶社稷,此以順討逆之舉,諸侯必望風雲集!主公也當順天命,應民意,高舉義旗,討伐董賊!””

別駕關純也諫道:“某亦讚同公與先生之言,董賊殘暴,盡失天下士民之心,誅滅董賊乃天下大勢所趨。若不應機而動,恐日後反受其累。”

韓馥歎道:“既如此,就從諸君所議,我冀州即日起兵討伐董賊,卿等籌措糧草,整修兵器,大軍克日聚於鄴城,往洛陽開進!”

眾謀士皆稱善,韓馥雖明知必須起兵,卻似乎仍有些不放心,一四十歲上下中年文士上前諫道:“兵者凶事,不可為首。董賊雖逆天命,然西涼軍素來善戰,帶甲二十餘萬人,不可輕侮,某以為當此之時,主公應先看各州動向,彼若動,而後我再響應。冀州乃天下大州,故便眾人有功亦未有居於冀州之上者。”

文遠一直眯著眼在一旁細細聽著,早已猜到韓馥心意,看他聽那文士所言似乎頗合韓馥心意,上前向那文士拱手道:“未知先生高姓大名,所言何其大謬也!”

文士臉色一變,不悅道:“在下中山劉惠(字子惠),願聞將軍高論!”

文遠向韓馥拱手道“遼有一言,或可堅主公討董之心。。”

韓馥頗有些心煩意亂,側目道:“文遠有何高見?”

“末將以為,此檄文一出,天下群雄勢必紛紛響應!遼雖年輕識淺,料想也能猜到幾位?”

韓馥一聽來了興趣,道:“哦?文遠且一一道來。”

“沛國曹孟德,此人首倡義兵,自不必說了……若以官爵論,遼以為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袁公路當為第一,此人原為虎賁中郎將,董卓入洛陽後,欲廢漢帝,為拉攏袁術,乃表術為後將軍,袁術不肯依附,懼禍逃往南陽。檄文到日,此人必定起兵討逆!”

韓馥點了點頭。

文遠繼續道:“第二位我先且不說,第三位便是豫州刺史孔伷孔公緒,此人清談高論,素貶斥董卓暴戾,聞群雄起兵,必然響應!”

“第四位兗州刺史劉岱!今董卓貽害漢室,致令天子蒙塵,岱本漢室宗親,得此檄文,如何不起兵除賊?”

“第五位乃渤海太守、祁鄉侯袁紹!袁本初於洛陽時便與董賊交惡,出奔渤海,早已豎起義旗,袁氏四世三公,袁本初折節下士,四海有誌之人俱往投效,彼若舉兵,天下何人不從,況除卻這些,我料起兵者還有荊州刺史王睿,東郡太守喬瑁、陳留太守張邈,河內太守王匡、河內太守袁遺,上黨太守張楊等!”

這就是穿越者的優勢,文遠讀過曆史和演義,所以很清楚這些起兵諸侯的姓名,隻見文遠每說出一個名字,韓馥臉上的血色就多出一分,韓馥也是宦海沉浮多年之人,這些人的政見、品性他平日裏哪能不了解個一分半分?

“若此番這十餘路英雄俱起兵響應,多者兩三萬,少者七八千,到時群雄畢集,少說可得二十萬義兵!群雄將此大軍齊攻洛陽,董賊安能不膽寒授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