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8 軍戶 分田(2 / 3)

消息一傳出,,全城上下頓時為之震撼!張將軍花費大量人力財力,開墾出來的荒地一分也不留做公田,全部分給麾下士兵!

當日文遠全軍上下近三千人全部彙集在校場之內,下曲陽兩萬多百姓全部放下手中夥計前來圍觀。一個不算太大的校場被圍得裏三層外三層,到處是黑壓壓的人頭,接踵摩肩。

雖然此時天氣已經非常寒冷,地麵上還積著一層薄薄的殘雪,但軍戶們心情亢奮,絲毫不懼嚴寒。

文遠當眾公布了分田到戶的具體措施,

第一,從今日起,對所有加入文遠軍中的士卒實行軍戶製度,每戶軍戶都會一次性給予五十畝地,作為私產。軍戶無須向朝廷繳納租賦,但是每戶軍戶都必須出一名丁口,加入軍隊作戰,父死子繼,兄終弟及。

第二,所有開墾的土地,來年春耕時將由縣府借與種子,農具,耕牛,沒有存糧的軍戶文遠還會借與米糧,所欠待秋收時歸還或者付錢贖買。

第三,秋收第一年,每畝地征收五鬥糧食以資軍用,第二年征糧一斛,此後便依此例不變。

第四,所有軍戶必須在一月之內將親眷遷入下曲陽,沒有親族眷屬的軍戶暫時不予分田。

軍戶製度,自唐時開始興起,當時又稱為“府兵製”,這也是文遠考慮良久才決定實施的改革措施。

漢時實施的征兵製,及義務兵役製,隻是複原製度還不健全,所以有了漢樂府中所說的“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的現象。三國時期由於戰爭頻繁,征兵的數量更大,如曹操曾一次“收青州黃巾百萬,擇其精壯三十萬號為青州兵”,吳國還迫使山越出山為兵,見於史書的就有十幾萬。

至於軍戶製,就是軍籍和民籍分開,列入軍戶籍的人家世世代代要出人當兵,而民戶則隻納租調,不用服兵役。

軍戶製的好處就是軍戶擁有土地,不征賦稅,隻需提供兵源,戰時為兵,閑時務農,軍隊自給自足,大大減輕了政府的財政負擔,又避免了征兵製增加農民負擔和妨礙農業生產。

不過軍戶製也非沒有缺點,一是容易廢馳,國家一旦長年沒有戰事,軍戶就會因為軍官奴役、掠奪軍戶妻女、政府加派雜差等產生逃亡,久之就會變得老弱而不能戰,有的軍官隱瞞逃亡或絕嗣軍戶不報,私占其土地。到唐的後期,由於府兵製的破壞,唐政府為可戰之兵,隻能聽認藩鎮割據。明代更是如此,中期以後衛所兵不能戰,不得不大量募兵,戚家軍就是當時最著名的。

再就是長期實行軍戶製,掌管各地軍戶的軍事貴族勢力就會抬頭,如南朝宋、齊、梁、陳都由軍事政變建立,唐高祖李淵祖父為西魏十二柱國之一,參加瓦崗軍的李密也是關隴軍事貴族,這一狀況到唐代,終於演變為以“安史之亂”為起點的延續到北宋的藩鎮割據局麵,造成了五代十國的空前分裂,世襲府兵養出了一批難治的驕兵悍將來。

雖有缺點,文遠卻不肯因噎廢食,如今天下亂勢將起,為了穩定麾下士兵軍心,使他們奮勇作戰,編戶分田之舉都在所難免,何況得民心者得天下,此本是大得民心之舉,一旦傳揚出去,所有人都知道,隻要跟著他幹,就一定有好日子過,到時民心所向,文遠所到之處,百姓還不簞食壺漿以迎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