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泛泛而談(2 / 2)

“陶書記,你真的很會說話,不但有藝術性,而且非常有親切感。”劉岩由衷地誇讚道。

“是嗎?本來進來的時候,我準備好好誇你一番的。看來今天碰到魯班了,我還是把自己的斧子收起來吧。”陶瑩做了個向身後藏東西的動作,然後說,“兄弟,咱就別再嘮這些稀湯寡水了,快點把你肚子裏的幹貨掏出來吧。”

來之前,劉岩對中州縣的情況是做了一番功課的,從中了解到了一些信息。

“陶書記,我聽說咱們中州縣原來的傳統產業並不是檔發加工,好像是皮革製品吧。”

陶瑩說:“皮革製品是中州縣的傳統加工業,但一直以來沒有大的發展。對那些皮革製作者來說,也就是簡單的工藝傳承和生活維係。”

劉岩啟發式地問道:“那是什麼因素製約了皮革加工業的發展呢?”

陶瑩說:“主要還是市場定位的問題。這些皮革製作者都是傳承了老一代的製作工藝,製作技術自然沒的說,他們的皮革質量也是一流的。隻是沒有品牌優勢,賣不上好價錢。他們的皮革製品本來成本就比較高,利潤空間很不樂觀。”

劉岩又問道:“那為什麼不嚐試一下發展和確立自己的品牌呢?”

陶瑩歎了口氣,說:“唉!難啊!曾經有人嚐試過建立自己的品牌,結果卻非常不理想。你也知道,建立品牌不僅要有強有力的宣傳渠道,而且還要有足夠的資金作為支撐。這些手工藝製作者往往抱著傳統的思想觀念,既沒有那麼大的魄力,也沒有那麼強的實力。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人們心目中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在作祟。許多人都把這些手工藝製作者定位在簡單的手工製作上,根本沒有考慮到他們的品牌價值。”

劉岩思考了一會,說:“能不能把檔發產業和皮革加工產業結合在一起呢?”

陶瑩睜大了眼睛看著劉岩,心裏好像受到了劇烈的震蕩。

是啊,為什麼不把檔發產業和皮革產業結合在一起發展呢?

中州縣的檔發產業,雖然大部分還停留在手工作坊的狀態,但卻在外部市場有著巨大的聲譽優勢。這些年,隨著檔發出口貿易的不斷發展,這些小作坊主也漸漸地注重起了自己的品牌經營,好多檔發在國外都注冊了品牌,而且這些品牌都非常響亮。

這時候,劉岩和陶瑩都在考慮同一個問題,同樣是傳統的手工製作工藝,同樣是傳統的手工作坊生產方式,為什麼人們能夠在檔發加工方麵注重品牌的建立和發展,而在皮革製品上卻忽略了這些因素呢?

說到歸齊,是因為所麵對的市場對品牌的重視程度,那些外國佬最看重的就是品牌效益,沒有品牌的產品,他們是很難接受的。為了使自己的產品能夠在海外市場站穩腳跟,這些檔發手工藝製作者不得不發展自己的品牌。

檔發製品能夠在短時間內在國外叫響,還有一個關鍵因素,就是這種產品的生產在國外基本上還是空白的狀態。檔發製作工藝繁瑣,需要消耗大量的勞動力成本。像這種既費時又費力的手工製作,那些外國佬根本就不屑於參與,這樣就給國內的檔發製作者留下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對於一個品牌的樹立,優先就是最大的優勢。中州縣的檔發製品能夠迅速地在海外確立自己的品牌優勢,正是這個道理的具體體現。

反觀皮革製品的發展狀況,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這個道理。以前,國內的工業基礎十分薄弱,大部分的工業生產,都局限在小作坊式的規模上。和國外那些大規模的流水生產線相比,在品牌開發上麵顯然沒有優勢。現在雖然生產規模上去了,人們也漸漸意識到了品牌開發的重要性,但由於那些國外品牌已經經營了好多年了,在人們心目中形象根深蒂固,所以國內目前開發的那些品牌,無論是在品牌效應上還是在品牌價值上,都遠遠沒有那些國外品牌具有競爭力。

還是那句話,一個品牌的確立,優先才是最大的優勢。那些外國佬們之所以如此注重品牌的開發,主要還是因為他們在這上麵撈到了很大便宜。

劉岩在想,就目前中州縣皮革製品的發展狀況來說,如果現在去發展自己的品牌,難度是可想而知的。但假若能夠借助檔發在海外的品牌優勢,把皮革製品滲透到出口貿易中去,沒準是個非常不錯的選擇。

經過劉岩的提醒,陶瑩的思路突然間開闊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