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岩心裏“咯噔”了一下。
李思琪是昨天晚上兩點之後把隨行人員安排方案發到他郵箱裏的,也就是說,李思琪在兩點左右才把方案敲定了下來。那他是什麼時候通知這些人的呢?如果今天早上才一個一個去通知,肯定是來不及的,除了劉岩周和平以及他自己之外,還應該有十六個人,一個一個通知下來,起碼得一個多小時,這些人再做一些準備工作,還要一個多小時,這樣算下來,三個小時也就過去了。可剛才聽魏亞峰在電話裏說,所有人已經到了半個多小時了,也就是說,這些人七點多鍾就已經到了。
如果按這樣推算的話,那麼李思琪應該在淩晨四點鍾之前就開始給這些人一個一個打電話了。淩晨四點啊!這可能嗎?
果真要半夜挨個通知的話,那這個開始打電話的時間還應該往前推,半夜三更的,人們正是熟睡的時候,接電話和聽電話都難免會有點磨嘰,一個人磨嘰四五分鍾,十六個人擱在一起就是一個多小時。
靠!淩晨兩三點就開始跟人家打電話,而且還沒有特別關緊的事,不讓人家罵神經病才怪呢!
李思琪怎麼著也是個市委常委吧,他能在下屬麵前幹這麼不著調的事嗎?
所以,李思琪很有可能在昨天就跟這些人打了招呼。從另外一個角度想,李思琪昨天已經把方案敲定了。那麼,他為什麼不早點把方案給自己呢?答案隻有一個,他不想讓周和平修改這個方案。
這樣的話,李思琪這次的人員安排,絕對不單純是為了工作,他應該有其它的打算。
就拿梁建安的事情來說吧,剛才李思琪給出的理由根本就不能成立。李思琪是市委秘書長,平時要安排梁建安去見見周和平,是輕而易舉的事。梁建安做為市紀委主持工作的領導,要去給周和平彙報工作,周和平也沒有任何可以拒絕的理由。即然這樣,那李思琪為什麼要安排這種場合讓這兩個人碰到一起呢?道理很簡單,就是要讓梁建安和周和平在一起的鏡頭進入公眾的視野。
這樣一想一切都了然了,梁建安做為臨時主持工作的市紀委常務副書記,早就期盼著能夠更進一步。但大家都知道他是馬子傑的人,周和平擔任紀委書記的時候兩個人在工作上配合的又不是很默契,這樣的情況,梁建安要想更進一步,很難得到市委常委們的支持。
一旦兩個人在一起的鏡頭進入到公眾的視野,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這樣的景象,大家既可以看作是梁建安向周和平的一次主動靠攏,也可以讓大家覺得周和平已經默許了這種投靠,甚至,會讓人覺得這是周和平對梁建安的一次主動示好。要不然,一次單純的經濟工作調查,為什麼要安排梁建安這樣一位市紀委的領導參與其中呢?
說到梁建安,劉岩還想起了另外一件事情,前段時間因為李鬆林和霍發全晉升鈞都市市長的問題,梁建安和李思琪明裏暗裏的可沒少鬥智鬥勇,怎麼著?現在已經化幹戈為玉帛了?要不然李思琪憑什麼幫他這個忙?
這些人的關係,劉岩覺得還挺複雜的,他一會半會的還真是琢磨不透。
考斯特直接開到了周和平的辦公室門口,劉岩先是安排周和平和李思琪上了車,然後他才緊跟著上去了。
上車之後,劉岩看到車上已經坐滿了人,於是就拿著那份隨行人員安排方案開始清點人數。其他的人都全部到了,唯獨不見梁建安。
正愣神的功夫,梁建安呼哧呼哧地上了車,還沒有站穩就一個勁地向大家道歉:“對不起,對不起,來晚了。”
劉岩有點懵,不知道該把梁建安安排在什麼地方。這輛考斯特原來是二十二座的,現在明顯經過了改裝,中間去掉了一排兩個人的座位,這樣的改裝顯然是為了讓周和平坐的地方變得寬綽一些。
去掉了一排座位,正好能夠坐二十個人,這次出來的一共十九個人,周和平一個人占了一個兩人座,剛剛好。問題是最後麵那排四人的座位上坐著三個大胖子,四個人的座位三個人坐上去已經顯得擁擠不堪,如果再塞進去一個梁建安,那就沒法弄了。
劉岩正在猶豫的時候,隻聽見李思琪說道:“要不然,讓建安書記跟周書記坐在一起吧,周書記,這樣行嗎?”
周和平隻好跟梁建安打招呼:“建安書記,你過來坐吧。”
梁建安咧著大嘴說:“能和周書記坐在一起,我簡直太榮幸了。”一邊說著,一邊湊到了周和平身邊。
看到梁建安和周和平並排坐在一起的場景,劉岩愈發覺得這是李思琪特意安排的,就連梁建安最後一個到,也是處心積慮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