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逆水行舟(2 / 2)

人們首先考慮的就是市委書記這個空缺,在鈞都市官場這個圈子內,最具有實力競爭這個職位的,當屬市長李亞洲和市委副書記李鬆林了。

從綜合實力上來說,李亞洲比李鬆林似乎更勝一籌,李亞洲四十八歲,作為中州市的市委常委,他現在的行政級別就是副廳級,而李鬆林呢,雖然是鈞都市的市委副書記,行政級別卻隻是副處級,五十四歲對於副處級的李鬆林來說,是個不尷不尬而又非常尷尬的年齡。

按照行政級別與退休年齡之間的約定俗成,再過一年,李鬆林就必須退下來了,他如果想繼續幹下去,唯一的出路就是去人大或者政協。

李鬆林打心眼裏不願意去人大或者政協,現在人大主任和政協主席這兩個職位分別被鈞都市原市委副書記趙紅軍和原常務副市長陶永傑牢牢占據著,這兩個人論資格比他老,論年齡比他“小”,李鬆林去人大或者政協,隻能擔任副職了。

說年齡比李鬆林小是相對於職位而言的,趙紅軍和陶永傑都是五十六歲,可人家是正處級,可以在現在的崗位上幹到六十歲。

李鬆林心裏明白,這次鈞都市官場的震蕩對於自己來說頗有點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意味,如果不能前進一步,很可能會在這次的震蕩中被調劑到人大副主任或者政協副主席的位置上去。一旦被調劑到這兩個崗位,基本上就和鈞都市的權力中心說拜拜了,甚至有被鈞都市官場徹底邊緣化的可能。

所以李鬆林必須放手一搏,現在與李亞洲相比,他唯一的優勢,就是在這次水泥廠土地轉讓問題上,抓到了李亞洲的把柄。這次的土地轉讓,讓鈞都市的財政收入白白損失了十個多億。李亞洲作為鈞都市的行政一把手,對於這次國有資產的嚴重流失,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李鬆林準備在這個問題上好好做一下文章。他覺得在這個問題上,可以拉上常務副市長霍發全作為自己的同盟軍。把霍發全拉進自己的陣營,一方麵可以擴大自己的聲勢,霍發全是常務副市長,同時又是市委常委,在鈞都市官場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另一方麵,霍發全作為行政官員,直接參與了水泥廠土地轉讓的指導工作,他是領導小組組長,如果他站出來公開指出李亞洲在這個問題的處理過程中存在著瀆職行為,比任何人的指責都有分量,也比任何人的指責都具有震撼力和爆炸性。

霍發全在這個問題的態度非常有趣,本來,在水泥廠國有資產的處置上,霍發全作為領導小組組長,最終導致十個多億的國有資產流失,怎麼說他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要是追究領導責任的話,則有李亞洲在他前麵擋著,為了推卸自己的責任,霍發全完全可以朝李亞洲腳下使絆子背後捅刀子的。隻要自己上手,李亞洲肯定吃不消。

當然,他也可以采取坐山觀虎鬥的策略,這對他來說是最為穩妥的辦法,他畢竟是水泥廠企業資產處置領導小組的組長,萬一把事情搞大了,上麵認真追究起來,他自己也脫不了幹係。

按照正常的思維,霍發全在這個問題上,隻能有兩種選擇,要麼和李鬆林站在一起共同對付李亞洲,要麼就坐山觀虎鬥,當一個悠閑自得的看客,靜觀事態的發展。

本來呢,霍發全是準備朝李亞洲腳下使絆子背後捅刀子的,可李鬆林明顯的拉攏,卻讓他突然之間完全轉變了想法,看到李鬆林醜惡嘴臉的那一刻,他把腳縮回去了,把刀子藏起來了。

他從李亞洲的對手突然間變成了親密的朋友,在這個問題上,他要旗幟鮮明地站在李亞洲這一邊,替他開脫,幫他說話。

原因是顯而易見的,如果李鬆林當上了市委書記,霍發全最大的出息,就是從常務副市長挪到市委副書記的位置上,這種雞窩挪鴨窩的事情,霍發全沒有多大興趣。

可如果李亞洲當了市委書記呢,他就有非常大的可能升任鈞都市的最高行政長官。

孰輕孰重,霍發全還拎的清楚。

當然了,動了心思的還不僅僅是這些人,好多人都在論資排輩,一個蘿卜一個坑地數著自己會被摁到哪個坑裏。

上麵的事情已經夠熱鬧的了,偏偏這時候還有一個西城工業園區管委會的人事安排問題,隨著這個人事安排,牽動了一大批的職位擢升以及行政級別的調整,這次的調整,牽涉到一批副科級幹部,正科級也有個別調整。

這是周和平在任時已經醞釀好的事情。

整個鈞都市官場一下子熱鬧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