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星期一,早上,晴
今天是公營傳媒改革傳播方法的第一天。人頭攢動的中心廣場,幾乎所有立體廣告排位都換上了各大媒體的統一的文告,宣揚說以後的新聞問題將會做較大的變動,力爭與國際看齊,與全國接軌。
就在昨天晚上,由於濱海市所有電台電視台都在黃金時間做了文體改版的宣傳,所以今天各大書刊報亭的生意都是格外的火紅,濱海日報等平常不被重視的主流媒體今天終於有了出頭之日,老百姓都想看看,今天的報紙到底會有些什麼內容。
以濱海的主流報紙濱海日報來說,今天的版麵安排和以往略有不同,當然,頭版頭條還是老樣子,第一版看不出什麼新鮮花樣,不過從第二版開始,版麵的布局就開始有些變化了,以往那些篇幅冗長,讀來令人生厭的會議新聞不見了,轉而代之的是嶄新的群眾報道,而且報道的還是群眾中間的新人新事,沒有任何的議論抒情,完全以現實的筆觸刻畫一個人物鮮明的形象,通篇猶如一般,將一個普通工人一天的生活描繪的生動逼真,向人們講述了他們在社會主義事業下幸福的為這個社會添磚加瓦。
而在評論板麵,從前的那種評論員文章也變樣了,昨天的還在用最極端的筆調攻擊今夜時報,而今天卻完全變了個樣,將夜報的論點也擺了上來,放在評論的一旁,沒有一絲謾罵的痕跡,好像對待一個朋友一樣,在免費替夜報做宣傳,不過若是細看呢,則發現實際上還是有些區別的,日報的評論在觀點上是與夜報相反的,進行一係列的對比,除此之外,再無其他。
除了不再批評夜報之外,而且這些評論都是包含編輯情感的言論,每篇文章似乎都傾注了記者的無限精力,將他們的親身經曆輸入其中,讓讀者身臨其境,以小見大的反應事實。
而其他的報刊,如濱海晚報,中廣新聞報等,則添加了許多帶有警示性的雜文漫談,用濃重的筆墨刻畫了美國等西方國家政局的動蕩,如今天首相上台,明天內閣下馬、校園槍擊案、搶劫等一係列犯罪事實,強調了這都是放寬輿論所致。事實都是背景性的,很真實,仿佛身曆其境般。
中午,12點整
各大電台電視台都在中午的這一黃金時段播出了同一題材不同體裁的新聞,電視台的濱海午間新聞,廣播電台的新聞與報紙摘要……這而電子媒介的宣傳與平麵媒介的宣傳題材幾乎是如出一轍,都是宣揚當前社會製度的優越性,新聞製度的可依賴性。雖然內容都差不多,不過接受傳播的這些老百姓卻看(聽)的滋滋有味,特別是廣播,跟講故事一樣,講的都是生活中最貼近大眾的小事,這些新聞因為貼近受眾,所以也自然得到他們的喜愛。
總之,今天事業新聞單位的宣傳戰來了個開門紅,而相對於夜報來說,報紙的購買量雖然與前幾天持平,但是讀者的傾向性明顯有了些許的轉變,在看他們的新聞和評論同時,還看了公營單位的新聞,所以心裏自覺不自覺的就將二者放在一起比較,對於夜報來說,讀者不像昨天那樣完全的一位相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