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那些關於大數據的新鮮想法(1 / 1)

那些關於大數據的新鮮想法

無數據不互聯

作者:樊蘭

短短一分鍾的時間裏,Facebook上會新發布70萬條信息,YouTube有200萬次觀賞,Flicker上有3125張照片上傳。拜社交網絡和移動互聯網所賜,這個世界進入了一個數據瘋狂爆炸的時代。市場調研公司麥肯錫稱,全球數據正以每年40%的速度增加。

數據背後的巨大商機毋庸置疑。據統計,目前大數據所形成的市場規模在51億美元左右,而到2017年,這個數字會達到530億美元。這是一個巨頭們暫時無法掌控的全新領地。無論是以IBM、微軟、惠普等傳統軟件巨頭提供“硬件+軟件+數據”的整體解決方案,還是Facebook、亞馬遜和穀歌等互聯網公司基於自身海量的用戶數據分析提供的精準營銷服務,都遠遠無法滿足各類企業不斷膨脹和細分的數據需求。

於是,圍繞著大數據的挖掘和服務,各種專業而有趣的創業公司誕生了,成為互聯網服務業中的新興力量。讓我們來看看這些新鮮甚至是瘋狂的創業想法吧!

想過用數據來預測電影票房嗎?在一部電影上映的前一個月,一個叫做新影數訊的公司就能預測出它的市場表現,其準確度達到80%。這個創業不到兩年、規模隻有十餘人的團隊,掌握著20000部電影、60000名藝人、4000位導演的數據資料,並能對微博80%活躍用戶中的影迷約8000萬人進行偏好分析。

麵對紛繁蕪雜的社交網絡,再強悍的企業也會束手無策,它不僅想了解官微粉絲的人群屬性,還想聆聽社交網絡上的聲音,還想在社會化媒體平台上投放精準廣告……不要認為這些要求不可能。借助大數據,時趣科技這樣的社會化營銷企業通過一款在線營銷軟件,就能幫你打包實現這些複雜的需求。

大數據還能幫你融資。融360就是這樣一家公司,當你提交了貸款需求和資質信息之後,它就能根據接受的放款時間、金額和利率等因素將合適你的金融機構縮小至20家左右。在你相中了某家銀行之後,融360 還可以將你推薦至地理位置最近的該銀行網點。目前已有幾百家銀行、小額貸款公司、保險和擔保公司,4300萬家中小企業、3000萬個體經營者以及超過2億的個人用戶活躍在這個平台上。

甚至,政府的某個公共決策,也會與一個數據分析公司有關。國雙科技與國家信息中心的合作進行電子政務的數據分析時,發現了一項民眾對政府工作最急迫的需求——異地辦理生育證明,這個“通過全樣本數據分析挖掘出來的”、“非常有說服力”的報告最後推動了政府出台規定,簡化異地生育證辦理的流程。

大到政府決策、小到個人融資,在你能想到的各個垂直行業裏,幾乎都有公司在尋找大數據帶來的機會。

觀察一下這些公司的商業模式,你會發現這是互聯網領域一個少有的麵向企業級市場的創業熱潮。除了時雲科技(針對個人健康)之外,時趣科技、國雙科技、融360從誕生之初便是為某類企業或者企業的某類需求而設計。新影數訊在影視行業的兩項應用——預測和推薦之間,也是選擇了toB“預測”,而回避了toC“推薦”。原因是,“中國的互聯網用戶,還沒有特別好的付費習慣。”

“新興的創業公司通過出售數據和服務,為行業提供更專業的解決方案,正成為‘大數據’時代下一個重要的商業模式。”寬帶資本董事長田溯寧清晰地指出了這一趨勢。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些創業公司入侵的是甲骨文、Oracle等傳統行業解決方案提供商的領地。

這與之前社交網絡、遊戲這類純粹的互聯網創業公司不同,它們是一批與傳統行業緊密結合、超級接地氣的創業者。它們的創始人和團隊不再是清一色的軟件工程師出身,而是互聯網和行業背景混合的產物。比如,融360的創始人葉大清之前是PayPal中國區市場總經理,在互聯網和金融領域跨界15年之久,其團隊中也是“一半互聯網背景,一半具有金融背景”。而對之前創辦社交網站魔時網、如今的時趣科技的創始人張銳來說,最不適應的轉變之一就是,得讓員工穿上正裝、皮鞋去見客戶。

對於那些有誌於大數據的創業者來說,是時候換下拖鞋和大褲衩,穿上正裝皮鞋,迎接屬於你的商業機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