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阿裏巴巴:數據派猛獸(3 / 3)

基於此,阿裏小貸才能玩得如此出彩,因為它能夠對借貸者做實時的信用評分,五分鍾之前的數據判斷可能和五分鍾之後大相徑庭,由此,及時發現風險,將違約降到最低。與之類似,曾有客戶的餘額寶賬號被盜,其中10萬元被盜轉,好在,基於實時數據分析的支付寶風控係統發現其中異常,硬是在數秒內攔下了其中的6萬元。

總而言之,問題越多,磨練越多,橫逆窮困恰是鍛煉企業大數據能力的爐錘,能受其鍛煉,則得益匪淺,不受其鍛煉,則損失匪輕。這在大數據早入化境的金融業已被證明了太多次。

商業化的成本、收益

其實,無論用大數據提升效率,還是用它降低成本,總歸是為了實現商業的增值,既如此,它也不得不按照商業的法則運營。

曾有人說,數據越多越全,分析就能越準確,但現實絕非如此。之前,車品覺與一些大數據玩家討論,發現對方很少有人做過數據備份,因為本來隻需要50台存儲的,現在卻要100台,成本倍增,根本不符合商業法則。雖然車品覺並不認同無備份的做法,但如何在數據存儲和商業成本上平衡,卻是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更進一步說,半年前的消費者購買行為數據還有價值麼?要知道這半年間,網頁設計優化了N次,產品更替了N次,可點擊的鏈接也變化了N次,原本的數據已經與當下的行為不存在聯係,這樣的數據已經失去挖掘的意義,經過檢驗後,就應當被放棄。而此時大數據的負責人也必須向老板解釋清楚,它們不再是企業的資產,而是增加成本的負累。

而真正不能舍棄的,是那些“今日不收集,明日會後悔”的數據,或者是“下一小時,機房爆炸,一小時內必須備份”的數據,因此各種入庫的數據必須被標明優先級,“高價資產”則必須被牢牢守住,為之投入存儲成本,必定是物有所值。

另一方麵,在此基礎上,馬雲明確表態,“平台、數據、金融”是阿裏的未來所在,2011年收購數據屬性公司CNZZ,近期又接連收購友盟,入股新浪微博和高德,數據源頭開始不斷展開。甚至在物流體係中,阿裏先是由天貓主導建設了與各大物流公司對接的“天網體係”,如今又出麵牽頭成立了全國智能骨幹物流網絡“菜鳥科技”,並提供物流信息數據平台。

顯然,阿裏在構建自己的“全息”數據商業平台,謀劃大數據收益。

要知道,不同係統的數據產生不同的價值,但是總歸是為了更好地了解用戶。每個人在不同的平台反映出不同的側麵,而隻有掌握了一個人在各方麵的數據“碎片”,才能顯示出一個人完整特征,激化出數據最大的商業價值,因此,阿裏渴望以體係外的數據彌補自身的局限。

比如,在即將到來的“1111天貓購物節”,阿裏就在投入3億元紅包,並通過社交網絡分享。分享者仍將保留原紅包,甚至有可能在共享之後,自己紅包價值獲得翻倍。由此,引入社交元素,對阿裏而言,相當於投資3億元的“石塊”入“消費者”大湖中,觀察其“漣漪”,明晰消費者“朋友圈”的關係,並能看出社交因素對網購的刺激效應。

就這樣,阿裏手中掌握的數據碎片越來越多,涉及互聯網用戶的方方麵麵,包括實體類商品消費數據、社交關聯數據、金融相關數據等,其數據平台的商業化價值不斷提升,或許在不遠的將來,阿裏會以自己的數據平台為中心建立數據交易中心。也就是說,誰想獲得數據,上這個平台來,要麼用貨幣來換,要麼用數據來換。

眼下,如何成為一家徹底的數據公司,如何在內外提供數據價值,正成為阿裏新的攻堅戰。

從最初的用數據,到後來的“玩轉”數據,再到現在的甄選、整合、激發數據,阿裏不斷在大數據中蛻變。值得強調的是,大數據對於任何企業而言,都不是“畢其功於一役”的魔法,而是不斷學習、優化的過程,其前途不可限量,即便是阿裏,現在也隻是走到了“大數據的海邊”,窺見的,也隻是未來的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