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問一向當透明人的李三夫人為什麼會突然畫風大變,作出這樣明顯打李大夫人臉的事,其實她也是無奈的,因為這事其實根本不是她幹的,是她已經十二歲還有些不太懂事的女兒幹的。
李四娘李悅一聽手下丫環抱怨夥食變差,就用自己的私房給她補貼,結果那丫環口風不嚴,傳出去了,李三夫人怕李大夫人聽自己女兒打她的臉,不高興,到時別找女兒的麻煩,於是便將責任攬了過來,了這樣的話,這樣一來,李大夫人隻以為是她搞的,不知道是女兒先搞的了,反正她也不需要巴結大房什麼,所以就算惹惱了李大夫人,也不是特別害怕。
倒是女兒已經十二歲了,還這樣不懂事,是真要好好教育教育了;至於那個口風不嚴的丫環,更是要打出去,要不然以後主人家但凡有個什麼事,都到處,那還得了?
不過不管怎麼樣,府裏精簡開支的計劃還是推動了下去,每個月又為府裏節省了不少錢,再加上之前的每年各房頭隻能提一千兩的計劃,讓伯爵府的開支終於緩和了些,雖然還沒達到收支平衡,但至少不再像之前那樣捉襟見肘了,看財政問題得到了解決,李大夫人對李大奶奶這個兒媳越滿意了——幫自己解決問題,跟自己一起嘀咕其他房的人,太臭味相投了,所以哪會不喜歡呢。
不過這個精簡計劃,還是讓不少下人反感,於是忠勇伯爵府迎來了有史以來最多的贖身浪潮。
李大夫人看這麼多人想贖身離去,不由不滿,就打算不放行,卻被李大奶奶勸住了,當下李大奶奶笑道:“讓他們走就是了,再買進便宜點的下人,還劃算些呢。”
李大夫人聽了這話,便算了,不過仍跟李大奶奶道:“看他們贖身走了後,能找到什麼樣的人家!”
——其實李大夫人真不用擔心這些人的去處,這些有過大家族當下人經驗的人,隻要在原東家沒太大汙點,是很容易找到下家的,因為他們屬於熟練工,不用怎麼太培訓就能上崗。
而因伯爵府待遇不升反降而走,顯然不算汙點,所以他們一般很容易就能找到下家了。
不過李大奶奶自然不能這麼,她自是附和地笑道:“可不是嘛。”
因府裏主子同意,於是一時間,找到了門路的人便都交了銀子贖了出去,一時間,走的足有二三十人,這對已經精簡人員,本就隻有兩三百下人的忠勇伯爵府來,可是不的比例了。
之後李大夫人便按李大奶奶的,將沒走的舊人提拔了補了走的人的空位,然後又買了一批人進來,重新調、教,雖然一些沒走的人托走的人的福,提了上來,但因待遇降低,跟沒提前也沒多少區別,所以並未讓那些沒走的人有多大驚喜,相反,那些人看忠勇伯爵府的待遇越來越差,怕將來會越來越沒奔頭,也在找門路,一旦有了門路,就準備離開伯爵府,以便尋個待遇更好的主家。
於是一時間,一向平靜的忠勇伯爵府,便人心浮動,暗潮洶湧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