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那些年,一起追過的CFO(1 / 1)

那些年,一起追過的CFO

編者的話

在這個進入燒烤模式與水煮模式隨機播放的北京午夜,我們全體編輯部同仁都在趕工本期的“創刊百期紀念特刊”。

八年多的時間,對於一本月刊來講,的確並不算短。作為創刊伊始就忝列其中的一分子,不免與有榮焉。而回顧身邊風雨同行的諸多同仁,更是心底充滿暖意。

財務的角色,放在中國經濟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遲遲未能完成的大背景下,時常在公司醜聞中與“造假”、“操縱”、“黑幕”、“暗箱”、“偷漏稅”等名詞“拴對兒”。而堂而皇之招搖過市的“包裝上市”一詞更是貫穿了A股20多年的曆史始終。某種程度而言,這樣負能量積聚的領域,更加適合那些以“扒糞”為己任的新聞類媒體生存。

曾經有看好這一領域的PE問過我,為什麼不從負麵新聞的反向角度來操作這個定位?而我的看法是,破壞永遠比建設更容易,然而建設則永遠比破壞更有價值。這100多年來,多少仁人誌士都熱衷於砸爛一個舊世界。而事實上,太陽底下沒有新鮮的事情,這個世界從來就沒有過時過,過時的,隻是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

給CFO掌聲,為CFO喝彩,就是各位看官手裏拿著的這本並不算沉甸甸的印刷品的唯一使命,正向激勵是比合規要求更高層次推動中國企業財務管理走向健康的康莊大道。少一點批評,多一點分享。隻不過我們在掌聲和喝彩聲中,始終不去扮演看熱鬧的觀眾,而力圖做一個點出門道的畫外音。

誠如卡普蘭所說,會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科學。對於國內來說,就更缺乏基於管理視角和價值創造視角的財務實踐經驗積累和分享了。當核算型財務已經被嵌入到信息係統和財務共享中心時,被解放了手腳的CFO贏得了管理的空間。八年多以來,我們奔波於國內各個城市,傾聽放下戒備、敞開心扉的CFO們暢談多年的實戰經驗,再把這些寶貴的知識共享給千千萬萬在路上的財務同仁。“釀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忙?”歸根到底,還是為廣大的中國企業服務。一個成功的公司,不可能擁有一套失敗的財務體係,反之亦然。推而廣之,宏觀經濟的健康是由千千萬萬個微觀的企業健康運轉所鑄就的。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誠心,正意,格物,致知。這是我們做好這一本專業性和研究性兼備的“小眾”刊物的唯一方法論。展望下一個八年輪回,我們希望能身處一個更健康、更理性的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中,而此際的我們隻想對彼岸的自己和廣大財務同仁們說一句——“Veni,Vidi,Vici”(我來了,我見了,我贏了)——這是2000多年前凱撒遠征埃及勝利後親筆寫給羅馬元老院的捷報全文。而鮮為人知的是,愷撒在32歲時曾當選羅馬共和國的財務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