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江東四家(1 / 2)

誰知孫權回去,連夜便找人將琴修好,次日一早便讓周善送了過來,順帶也送了一些古琴譜過來,還傳話說“吳侯讓淩姑娘閑下來的時候不妨看看,等吳侯拿到了深海鯤魚脂,便立馬送過來!”倒把淩玉弄得有些不明就理。

如此過了幾日,孫權果然隻帶著周善送來了“深海鯤魚脂”。

淩玉受寵若驚,慌忙讓孫權入堂,又道過謝!

“吳侯如此厚恩,淩玉愧不敢當,吳侯,請!”淩玉道。

孫權笑了笑,道:“淩姑娘太客氣了,這幾日心痛之疾可又犯了!”

淩玉對上孫權滿是關切的紫眸,心中竟然有那一瞬間的慌亂,道:“多謝吳侯關心,這幾日甚好,並沒有犯過!”

“淩姑娘若還有什麼需要,盡管告知周善!”孫權飲了一口茶,道。

淩玉隻管低頭用茶蓋撥弄著茶水,心裏卻狐疑未決,莫非…

“對了,我前日讓周善送來的琴譜,姑娘覺得如何?”孫權站起來,踱著步子,道。

“琴譜甚好,隻是煩吳侯用心了,我看吳侯今日眉間頗有憂色,不知可否相告一二,淩玉若能相助,必當竭盡全力!”淩玉道。

孫權挑了挑眉,笑道:“淩姑娘除了武功卓絕,琴曲高妙之外,竟還對稱王為君之事有見解否?”

在淩玉麵前,孫權倒是絲毫沒有掩飾自己的內心,說得自然真切,卻也有那麼一絲調笑的味道。

淩玉也不答孫權,隻自顧自道:“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物固莫不有長,莫不有短,人亦然,故善學者,假人之長以補其短。”

“哦?”孫權有些不明所以,疑惑望向淩玉道。

淩玉繼續道:“為君之道,在於馭人。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吳侯何不寬些尺度,將手下謀臣良將放在合適位置,讓尺寸各盡其力,自能達到上下齊心,此所謂‘度人之力而任之’;稱王之路,貴乎隱忍,謙和憐下,惜才任人,恩威並施,等到時機成熟,自能水到渠成!”

孫權的嘴唇抿成一個弧度,道:“姑娘若非全無半點世俗權謀之心,丞相之位其宜也!”

淩玉笑道:“吳侯可別弄錯了,丞相之位,必出江東四家!”

孫權冷哼了一聲,道:“若是江東四家一心歸順輔佐,給了他們也可以,隻是張昭性格剛烈,數次犯顏相諫,赤壁之戰中又力主降曹,我雖未曾見責,依然敬重有加,心中卻著實心寒,誰知赤壁之戰後,他卻愈演愈烈,幾次相持不下,更兼…”

淩玉見孫權頓住不語,乃笑道:“更兼江東四家曾於孫策亡後暗中支持孫翊為江東之主,若非吳侯得周瑜之助,用計殺了孫翊,隻怕今日東吳之主便不是吳侯了!”

孫權目瞪口呆,眼中精光四射,道:“這些舊事乃是絕密,便是在東吳之中,也絕少有人知道,姑娘為何會知道得這般清楚?”

淩玉絲毫不在意孫權眼中流露出的深重的敵意,搖了搖頭,笑道:“自古君王果然都是疑心頗重!”

孫權訕訕不語,眼中的敵意也瞬間消失。

淩玉接著道:“想當年,孫氏入主江東,必然與四家利益起衝突,又殺了陸家之主陸康,你讓他們如何放得下心?況且東吳群臣,至少半數以上依附於江東四家,若是吳侯不能將江東四家收服,何來稱王稱帝?吳侯雖然赤壁之戰勝了,若是此時禍起蕭牆,結果不必我說,吳侯自然也可猜得到!”

“那依淩姑娘之說,我該如何?”孫權臉色鄭重了起來,道。

“吳侯放心!我不過一介女流,暫依東吳,吳侯竟能如此開誠布公,送琴施藥,又虛心求教,此等品格,將來何愁大事不成?”淩玉笑道。

“赤壁之戰後,張昭數次犯諫,實乃試探吳侯,若吳侯對他日失信任,甚至於降職削民,則是堅定了他們的反心!不可否認,若是江東四家反叛,吳侯與周都督自可應付,但江東四家掌握江東大半命脈,孰若籠絡用之呢?故此,若依淩玉之計,現時乃是籠絡加恩之時,而絕非相抗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