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六章 不帶走一片雲彩(2 / 2)

即便注意到了,當時那種情境下,天魔門注意力在彥的身上,天元方的注意力在天魔門身上,誰又有心情去理會一平凡得 不能再平凡的木匣子呢?

就這樣!木匣子順著水流一路飄蕩,大搖大擺的出了禹帝宮,而後彙入大河,逃出了升天。

“紫氣護體,龍脈認主,這一趟也算沒白來了!”

秦鋒微微攤開手掌,一頭拇指粗細卻相當威武不凡的紫色神龍出現在手心,宛若一條小蛇般,歡快的遊蕩。

龍脈:山川之靈,代表一方氣運,承接一國之興衰。

原本天元帝國境內,是隻有一條龍脈的,起碼在天火帝國時期是這樣的。可在天元帝國成立不久,那條主龍脈卻神奇的孕育出了一條新的分支,也就是秦鋒手中那條紫龍。

也正因為這條龍脈,元帝和禹帝這一對生死兄弟徹底反目。

天火帝國和天元帝國之戰,禹帝留下了太多太多的傳奇,要論功勳絕對還在元帝之上,而且禹帝乃是散修,一身好武,並沒留下子嗣。

新龍脈誕生之後,禹帝認為這條龍脈應該歸自己所有,畢竟這些年他立下汗馬功勞無數,可除了榮耀,他其實什麼也沒有得到。

可元帝卻不這樣認為,畢竟龍脈雖好,但對於帝階強者來說其實並沒有太大的作用,特別是禹帝沒有子嗣,沒有傳人,龍脈給他就是浪費。

但如果將那條龍脈留給天元帝國的話,不出三百年,元帝有信心將天元帝國培養成,所有二流帝國之中當之無愧的翹楚。

兩者的話都有道理,甚至其實元帝考慮的還略顯周全一些。

但禹帝和元帝雖然都突破到了武帝,即使放眼整個大陸都算得上一代強者了!但相較於武帝強者5000年的悠久壽元,兩個連100歲都不到的年輕人還太過於氣盛。

幾次商量無果之後,元帝覺得禹帝太任性了,禹帝覺得元帝變了,已經不再是當初豪氣幹雲的兄長了,一氣之下禹帝就帶著龍脈就離開了天元帝國。

離開之後,沒多久禹帝就後悔了,不過天才和驕傲之間往往都是畫等號的,既然離開了,禹帝就放不下那個麵皮回去,最終來到了橫斷山脈。

在這裏修煉了百年時間後,禹帝終於悟出了自己的道,迎來了第一次天劫!

武帝三劫成神,神王九劫成聖!

武帝在修為達到巔峰,並且接受天道之力洗禮之後,將會迎來三次天罰神雷,三次劫雷之間的間隔為10年,且一次比一次強橫,渡過則成為武神,沒有渡過則飛灰湮滅。

武神修為達到神王境巔峰,並且領悟自己的天道意誌之後,將會迎來九次萬劫神雷,每次劫雷之間的間隔100年,成功渡過就可以成為聖人。

當然自從聖人消失之後,成功渡過九次劫雷的根本就不存在。

就連達到了八次的,都不超過十人,其中有一個就是輪回大帝,當然,血神其實也是其中之一,不過他不是死在第九次劫雷之下。

第一次天罰神雷過後,禹帝重傷直接修養了半年。

禹帝清晰的感覺到以自己現在的狀況,想要成功渡過三次劫雷的成功率太低了,所以他毅然的離開了北州域,前往了武道文明最為鼎盛的中州大陸。

不過臨走前,他卻將龍脈留在了這裏,畢竟如元帝所說,他們已經凝聚了真龍命格,除非能夠聚集九龍護體,否則龍脈對於帝階強者來說有些雞肋。

將龍脈留在橫斷山脈,其實也算是留在天元帝國了,雖然無法像之前元帝所想那般福澤後代,但庇佑一方水土還是沒問題的。

禹帝這一去,也不知道有沒有渡劫成功,反正再也沒有回到天元帝國了,當初布置的護山大陣也隨著時間的流逝,漸漸荒廢,最終導致禹帝宮重現人間。

這條龍脈雖然還隻是幼年期,但數百年積攢下來的真龍紫氣還是不容小覷,秦鋒全部將其吸收了,凝聚出真龍命格不說,龍脈攝於神海之中那道金色神魂的淫威,也認秦鋒為主了!

龍脈認主和擁有龍脈那可不是一個概念的。

龍脈擁有者可以享受龍脈的氣運加持,也可以吸收龍脈孕育的真龍紫氣修煉,甚至可以像禹帝那般,將龍脈從天元城帶到橫斷山脈。

但龍脈畢竟是山川之靈,無論禹帝將其帶到哪裏,都必須給它“安家”,也就是給他找到一座足夠讓其生存的山脈。

可認主卻是不同,龍脈一旦認人為主,在主人遇到危險的時候就會自動護體,並且不用依存於山川大河,秦鋒身體就是他的家,隻要秦鋒為其提供血元,他就可以生存。

當然這也是龍脈能認秦鋒為主的原因之一,畢竟秦鋒已經將所有的真龍紫氣吸收了,不認秦鋒為主他就隻有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