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角
如何理解《市、縣級國家綜合檔案館測評辦法》的相關要點(一)
2013年國家檔案局對《市、縣級國家綜合檔案館測評辦法》及其《測評細則》進行了修訂。現對修訂後的《測評細則》中部分難點和變化點問題進行說明。
檔案館的麵積
《測評辦法》明確提出:檔案館麵積未達到《檔案館建設標準》(JB103-2008)要求的,不能評為國家一級檔案館;而測評國家二級檔案館和國家三級檔案館的,可按比例得分。在測評時,一是需出具本檔案館的竣工圖紙(如果是正在建設新館的檔案館,其麵積以設計圖紙標注的麵積為準);二是參評檔案館要根據自身館藏實際,認真核算館庫麵積。
1.市級檔案館:
a.館藏40萬卷以上的市級檔案館,麵積需達到10800-12800平方米;b.館藏在30-40萬卷之間的市級檔案館,麵積需達到8800-10800平方米;c.館藏30萬卷以下的市級檔案館,麵積需達到6600-8800平方米。
2.縣級檔案館:
a.館藏在20萬卷以上的縣級檔案館,麵積需達到4600-6800平方米;b.館藏在10-20萬卷之間的縣級檔案館,麵積需達到2600-4600平方米;c.館藏在10萬卷以下的縣級檔案館,麵積需達到1200-2600平方米。
檔案安全防護設施與設備
1.對視頻監控與門禁設備的要求。“視頻監控與門禁設備”指檔案館應在檔案庫房、閱覽室、展覽廳、計算機房(包括數字化場所)等重要業務工作區域,館區電梯、出入口、樓道、館區周邊等部位合理安裝監控探頭。在檔案庫房出入口安裝指紋或磁卡等門禁係統,門禁係統應當具備目標識別和授權功能,可記錄出入人員身份和出入時間。
2.對檔案數字化場所設備安全保障,是指檔案在數字化加工過程中的安全保障條件。a.數字化場所中需安裝有2個以上監控探頭;b.數字化場所的門口需有專門存放水杯、手機及其他電子設備等物品的地方;c.數字化使用的相關計算機不能連接服務器,連接服務器的計算機應沒有USB接口和光驅等設備;d.掃描的紙質檔案,應有專門的存放地點。
《測評細則》第二部分是對檔案館基礎業務的考察。
檔案資源建設方麵
1.在製定檔案館接收範圍環節,國家檔案局在新修訂的《測評細則》中要求,檔案館要貫徹執行國家檔案局9號令的規定,一定要編製好本館的“收集檔案範圍細則和工作方案”,並且要經過上級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對本細則和工作方案的批複,方可執行。
2.在檔案接收環節中,要求接收了《接收名冊》中所有應接收的檔案。因此,在測評準備工作中,請大家整理好本館的《全宗名冊》、《接收名冊》。《接收名冊》是指現行的需接收單位的名單。在測評中要查看:接收文據、接收登記簿和應接收檔案調查表(接收單位、應接收與未接收年限統計表);《全宗名冊》中的全宗單要包含全宗情況介紹表和檔案數量統計表等。
3.民生檔案方麵。按照國家檔案局公布的《國家基本專業檔案目錄》涉及民生檔案共計14種,包含: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檔案、傷殘撫恤人員檔案、殯葬服務單位業務檔案、婚姻登記檔案、社會保險業務檔案、城鄉居民健康檔案、病曆檔案、移民檔案、農村五保供養檔案、城鎮廉租住房檔案、拆遷檔案、就業失業登記檔案、工作鑒定檔案及公積金檔案。值得指出的是,涉及民生檔案的隸屬部門其文書檔案不屬於民生檔案。
4.《測評細則》中還增加了接收原生電子檔案的工作要求。這裏我們明確一下,原生電子檔案的定義(暫),是指文件定稿的電子版為原生檔案。接收原生檔案需出示相關接收文據。由於此項可按比例得分,得分計算公式為:
得分=已經接收單位的數量÷接收名冊中所列單位的數量×2。
檔案資料的保管與保護工作
1.館藏重要檔案的異地備份,目前要求是紙質檔案數字化後的光盤進行了異地備份;
2.對館藏檔案要建立全宗卷,在建立全宗卷時,要求要符合《全宗卷規範》(DA/T12-2012)要求。
檢索工具的編製
1.要求規範編製《檔案館指南》和《全宗指南》,這兩個指南的編製均須符合《檔案館指南編製規範》(DA/T3-1992)和《全宗指南編製規範》(DA/T14-2012)的要求。
2.關於檢索目錄的編製,要求四種檢索目錄規範、齊全和完整。館藏全部檔案均應有文件級的檢索工具(手檢和機檢);按照案卷進行收集和整理的檔案應有案卷級的檢索工具(手檢和機檢)。
這項的得分計算公式為:
得分=目錄數量÷檔案數量×相應分數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