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柳家(1 / 2)

清河村是個安寧祥和的村莊,村裏住了三四百戶人家。村子三麵環山,隻北麵有一條寬闊的黃泥路通往外界。

一條碧波蕩漾的大河從東山腳下穿過,河水常年奔流不息,水質清澈,故曰清河。村子的名字也由此而來。

柳葉從河邊洗好了衣裳,全部都裝進了竹籃裏,打算回家去了。她抬頭看了眼對麵的西山。太陽已經落下去了,隻有一帶的餘暉還撒在山頭。

她聽人說起過,隻要翻過了對麵那座山,再翻過一座山,走幾十裏路就能到京城。就是這麼點遠的距離,柳葉卻從未走出過這裏。此處與京城不遠,也算是在天子腳下。不過這裏卻沒有京城裏的半點繁華。

寧靜的村莊,零星散落在各處的村戶人家。南麵一帶數百畝的地是清河村最好的地,不過所有者卻是京城裏某位王公貴族家的產業。村民們富裕的不多,大多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簡樸生活。

此處山多,地也廣。物產還算豐富。不過柳葉的誌向卻不在此,她不願意在這裏呆一輩子做個安靜的小村姑。她想總有一天要走出這些群山,去京城裏走走看看,領略一下什麼叫京都風流。

柳葉提著竹籃慢慢的往家趕去,依稀可見升起的炊煙,心想晚飯該怎麼打發呢。走到大橋邊時,便看見了榮氏母女在那和村裏的兩個女人說話。也不知聊些什麼,榮氏的笑聲很是刺耳誇張,柳葉皺了皺眉,沒有想過上去和她們打句招呼。

柳枝卻看見了柳葉,衝她扮了個鬼臉。柳葉隻當做沒看見一般,急急的走開了。

總算是到了自家院子前,兩間半的低矮茅草屋,一點生機也沒有。黃泥壘砌的圍牆已經垮了大半,也無人來修葺。圍牆的一帶上麵爬了些綠色的植物。開著黃花的是絲瓜和南瓜藤蔓,期間還有幾根豇豆正垂落著。一些瓜蔓甚至還爬上了茅草屋頂,十足十的農家小院的風光。她一眼就看見了五歲的弟弟春來正在院子裏抽陀螺。

柳葉清理著晾衣服的竹竿,一麵問春來:“你娘呢,還沒回來麼?”“沒有!”春來隻顧自己玩得高興,並不大理會柳葉。

柳葉將衣服晾曬好。坐在門檻上發了會兒呆。心想自己一腳踏進了這個時空,過著吃不飽穿不暖的農家生活。家裏隻有一個寡母,附帶一個不懂事的弟弟。這樣苦哈哈的日子她抱怨老天也是沒用。既然來了這裏,日子總得過下去。可是生活永比她想象的更艱難。

柳葉和往常一樣,打算準備晚飯了。來到草棚支起來的粗陋簡易的灶房,鍋灶皆是冷的。灶上有兩隻瓦罐,家裏唯一的一口鐵鍋藏在屋裏,不輕易拿出來,方氏說這是家裏最值錢的東西,得珍惜著用。柳葉打開水缸一瞧,好再還有半缸水,便舀水洗了手,洗了瓦罐準備做飯了。

她拿了粗陶碗打算去裏屋的米缸打米,可當她揭開米缸的蓋子,習慣性的往裏麵一舀,哪知卻著了空。米缸裏已經沒什麼米了。柳葉隻得伸手去抓,卻隻抓了一小撮碎米渣,還有些沙石。柳葉這下犯愁了,沒有米,就下不了鍋,晚飯如何解決?方氏在外麵幹活,回到家裏難道連一頓飯也吃不上麼?

春來玩了一會兒進來了,拉著柳葉的衣裳哭喊道:“姐姐,我餓。”

“一邊玩去,米都沒了,還沒下鍋的了。”

春來聽見家裏沒米,更是張口大哭起來。柳葉覺得震耳欲聾,忙去捂春來的嘴,念叨著:“你消停一點兒好不好,越哭越餓。一頓兩頓不吃也餓不死人。”柳葉最怕春來用這一招。本來心裏夠煩,被這麼一吵更是覺得腦袋也在嗡嗡作響。

柳葉好不容易讓弟弟平息下來,可還得想如何解決晚飯問題。想來想去,隻好去隔壁金家再去借點米線應付幾天,家裏有了錢了再去街上買。

柳葉拿了升子來到了金家的院門外,高聲叫道:“金嬸嬸!”

不多時金家媳婦便出來了,見著了柳葉,又看見了她手裏拿著的升子,不用柳葉開口就知道了她的來意,柳葉有些不好意思:“金嬸嬸,實在不好意思,能不能借我們家一點米,還等著開鍋呢。”

金家媳婦將升子接了過去,笑道:“你等著吧。”說完很快又進屋去。

柳葉站在金家的院子裏,栓在梨樹下的大白狗正衝柳葉搖尾巴。柳葉天生對大型犬類有一種恐懼感,因此也不敢上前親近。隻見金家的院子裏堆放些木頭,屋簷下也有。牆角處還有一堆澆濕了的鋸木麵。金家當家的是個木匠,據說這兩天幫村裏人做木工去了,每天很晚才回來。

很快金家媳婦就打了米出來了,又問柳葉:“你娘呢?”

“幫崔家擔糞漚田還沒回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