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楊家將”家世傳奇 楊尚昆:一家兄弟十幾口,滿門英烈著春秋(1 / 3)

“楊家將”家世傳奇 楊尚昆:一家兄弟十幾口,滿門英烈著春秋

將門虎子

古有塞北雁門楊家將,抗遼衛宋,精忠報國,馳騁疆場,九死一生,捷報頻傳,可歌可泣,合家忠良,流芳百世;今有重慶潼南楊氏一家,父子兄弟姐妹全家十幾口均參加革命,共和國赫赫將軍元勳,滿門英烈,有口皆碑,被稱為“當代楊家將”。

曾祖父楊世綏:富甲一方的大鹽商

楊世綏(?-1868),楊尚昆的曾祖父。出生於四川蓬溪縣姬家壩(今潼南縣新林鄉)。開明地主,商人。

在楊尚昆的出生地雙江鎮,楊家是來自外省的移民。楊家遠祖楊文秀,原籍江西吉安府泰和縣,相傳是東漢太尉楊震的二十六世孫,南宋末年以進士授湖南永州府零陵縣縣令。宋亡後因不能歸籍,他就在湖南辰溪縣定居下來。

1696年,楊文秀的後裔,光字輩的堂兄弟三人,沿涪江北上,先後來到四川落戶。其中,楊光基定居在蓬溪縣涪江左岸的姬家壩,他的第四世孫楊世綏就是楊尚昆的曾祖父。

楊世綏為人精明,別人搶種熟地,他卻雇人大量開墾荒地,憑借涪江水利和兩岸適宜農耕的自然條件,變磽瘠為沃壤,若幹年後,居然擁有土地五千多畝。他又結交官府,包攬了遠銷官鹽的專利權,成了遠近聞名的“楊三泰”大鹽號的主人,從此顯赫起來。

不久,楊世綏舉家遷出姬家壩,在沿江右岸的雙江鎮大興土木,營造宅第。

楊世綏一方麵大量購買田地,另一方麵大力進行“智力投資”,不惜重金送子女讀書,七個兒子幾乎都聘有家塾教師。

同時,他又與文入學士、達官顯貴聯姻。

這些做法,不僅對楊氏家族進一步致富發跡和提高社會地位起到了積極作用,而且把外界的新文化和新思想引進了當時較閉塞的雙江鎮。

父親楊淮清:深明大義支持孩子獻身革命

楊宣永(1868-1948),楊尚昆的父親,號淮清,清同治七年出生於四川省潼南縣雙江鎮(今屬重慶)。曾捐了個“藍翎候選巡檢”的官銜。精通醫術。

隨著社會地位的提高和生活質量的改善,楊氏家族逐漸分化出兩派:一種繼承了舊式家庭的衣缽,死守『日傳統道德,在內部互相傾軋,爭財奪利,沉醉於腐朽糜爛的寄生生活;另一種則受新文化和新思想的影響,認清了舊社會的沒落本質,要求“進新學、增知識、廣見聞”,強烈追求光明的新生活。

楊尚昆的父親楊宣永,便是後者的代表。楊宣永開明進步,子女幾乎全部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抗日戰爭時期,他還曾積極組織雙江各界人士捐資抗戰,為民族事業而奔波。

在雙江鎮的一次廟會上,楊宣永高呼“民族危亡,菩薩不能救國”,帶頭將關帝廟改為“抗日救國將士陣亡祠”,並親手書寫對聯:“敵愾同仇集眾思廣忠義大中華不畏強暴,國家多故舍生命搗黃龍小日本何難征服。”

楊宣永精通中醫,曾為劉伯承、吳玉章等革命人士免費診病煎藥。他還在雙江老藥房門前手書楹聯一副:“兩盞三杯酒幸助英雄抖擻精神殄倭寇,千方百病醫學造名士洋洋奇術活人群。”

楊宣永深明大義。1927年,他的四子楊闇公壯烈犧牲,他在悲痛中寫下祭文,其中的一句“睹爾之最後光榮樣,知爾為國捐軀”,流露出他對兒子革命事業的理解與支持。他在雙江的老家以及在成都、重慶租住的寓所,都曾作過地下黨組織的工作聯絡站。

1948年,楊宣永在雙江去世,享年80歲。由於生前深受鄉親們的愛戴,擁有很高的威望,他去世後,由32個老鄉抬上山坡安葬。

長子楊尚荃:謀求“工業救國”

長子楊尚荃(1888-1937),號劍秋,1904年東渡日本求學,畢業於日本中央大學經濟係。1905年經廖仲愷、吳玉章介紹加入孫中山組建的中國同盟會,從事民主革命。1913年回國後,受聘於上海商務印書館做編譯。1916年護國運動興起,他加入護國軍,任護國軍團長。1917年全國護法運動興起,他又任四川靖國軍川北總司令部遊擊司令,為反對北洋軍閥段祺瑞而鬥爭。1924年後,楊尚荃謀求“工業救國”之道,創建“利江輪船公司”。1927年,他返回故裏。抗日戰爭爆發後他即赴上海,一麵治病,一麵參加抗日活動,不久因舌癌病逝於上海。

二子楊尚麟:為黨的秘密活動做貢獻

二子楊尚麟(1892-1969),號衡石,1906年考入四川鐵道學堂,1909年考入唐山路礦學堂預科,開始接受民主革命思想,在天津參加京津同盟會。1917年,他東渡日本,考入明治大學,接觸到了《共產黨宣言》、《新青年》等書刊,參加馬克思研究會。1919年回國,在滬參加留學生歸國救亡運動,組織編寫《救國日報》,反對袁世凱和日本簽訂的“二十一條”的賣國條約。1924年,經童庸生介紹,楊尚麟加入中國共產黨。入黨後,擔任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二軍黨代表。1925年,他以共產黨駐武漢特派員的身份去了武漢,任國民黨(左派)四川省黨部駐武漢代表處秘書。

1947年,在中共秘密組織的幫助下,他發動族人創辦了“私立宏毅初級中學”,為掩護共產黨人和開展黨的秘密活動做出了貢獻。

解放後,楊尚麟曆任潼南解放委員會副主任,川北行署監察委員會委員兼主任秘書,四川省人民政府監察委員會委員,四川省人民代表大會第二、三屆代表,四川省人民委員會參事室副主任等職。

四子楊尚述:為革命慷慨就義

四子楊闇公(1898-1927),原名尚述、尚達,號闇公,中共四川黨組織主要創建者。1927年4月6日壯烈犧牲。

楊闇公短暫的一生,為革命赴湯蹈火,五次曆險,萬死不辭:

第一次,為討伐袁世凱,18歲的楊闇公受命去上海秘密籌運軍火,被巡捕察覺追捕。他穿弄堂、越屋頂、數變發型,終於脫險;

第二次,楊闇公在江蘇教導團奉令策動江陰炮台官兵起義時,因計劃被泄密而遭北洋軍閥圍捕,他機警脫險;

第三次,在日本求學期間,楊闇公參與組織的“留日同學讀書會”,因閱讀了馬列著作,被日本反動當局強行解散。楊闇公不服,挺身而出,據理力爭,反遭日本當局拘留;

第四次,在日本為聲援國內“五四”運動,楊闇公組織和參與了在中國駐日公使館前舉行的示威遊行,抗議“巴黎和會”,因此遭到日本反動當局的軍警鎮壓,他因營救受傷同學與軍警搏鬥而被捕,被判刑8個月;

第五次,1927年,為聲援“南京慘案”,在楊闇公領導下的重慶地委在打搶壩召開了群眾聲討大會,蔣介石勾結反動軍閥對大會進行了血腥鎮壓。這便是“三三一”血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