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朱祁鎮頒布了一條法令,日後不準再用奪門的字眼,不管是文史還是奏折之中,皆不可這麼說,因為在朱祁鎮看來,奪門之變是他的恥辱,雖然正因為奪門之變他才登上了皇位。
奪門之變,本質上就是一場兄弟相殘,這是盧韻之和朱祁鎮都不想被人觸碰到的“暗瘡”,其次當年標榜出來的奪門功臣,要麼病死要麼被朝廷所殺,這不禁讓人想到飛鳥盡良弓藏,狡兔盡走狗烹,過河拆橋卸磨殺驢等不仗義的帝王常事情。
就算不這麼認為的,也會嘲諷朱祁鎮,你看,那些功臣各個不是什麼好東西,他們推舉出來的皇帝又能好到哪裏去呢?這麼想的人一定不少。徐有貞恃才傲物,雖然他沒有什麼才,想要壟斷朝綱結果被弄死了,當然中間重重計謀引誘,旁者是不知道的。
石亨更是貪贓枉法,藐視皇權,更是在京城囂張跋扈,把風起弄得一團糟,禍害了不少清官忠臣,讓百姓也深受荼毒,所以也被殺了。
曹吉祥就更不用說了,直接造了反,這種事情發生在當年推舉朱祁鎮的奪門功臣身上,怎能不被朱祁鎮當做奇恥大辱。至於剩下的人病死的病死,老死的老死,生老病死人之常情罷了,所以朱祁鎮不再顧慮,之前他怕傷了功臣的心,現如今他不怕了,人都走了還有什麼顧慮。王振的死給朱祁鎮帶來了碩大的衝擊,讓他一下子仿佛蒼老了十幾歲,不過他的心腸也變得更加硬朗了起來。為了掩悠悠眾口,全國上下所有文書中帶奪門字眼的一律不準再用,用者不免要受牢獄之災,言語轉指犀利評論者更是要被殺頭。
同時被抹去還有關於所有術數之人的描述,包括盧韻之,這是盧韻之所要求的。本來邢文祖師就把他之前的記載給抹去了,不想讓天地人加入政治和爭權鬥爭之中,還天下一個太平。加上盧韻之此次的記載,更是把術數之人的蛛絲馬跡給弄得一幹二淨,所有的必要描述換成了術士,方士等字眼,有的則被稱兵者,將軍,亦或是謀士,總之把所有和天地人有關的記載全部消除了。
誰不想留名青史之上呢?盧韻之免不了俗套,自然也想留名史上,讓後世人評點一番,不管是功勞是過,都算是標記了自己存在的痕跡。不過現在盧韻之不得不把自己的名字也抹去了,因為他不想讓後世之人眼紅。
當後人看到沒有一個術數之人出現在曆史長河之中的時候,心理自然就有了一種暗示,從而誤導著他們總結出一個規律:古來今往,沒有一個術數之人是能夠成功奪取天下的。這正是盧韻之需要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