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矛大盾陣不過是蒙古人的稱呼,這不同於漢人擺在陣前的傳統陣仗,之前所遇到的是死陣也就是說很難移動甚至無法移動的防禦工事,但是現在的這個卻是番人獨有的陣法。陣法對人員要求很高,必須是體格健壯身高相仿的士兵,單手持大盾,即保護自己的同時,又保證了側翼隊友的安全,所以團隊協作能力要求的特別強,一人倒下後續必須立刻有人補上,否則就把隊友暴漏在敵人的刀劍之下了。
當然這還不是最難得,最難的地方是要單手舉矛,還必須可以有效地殺傷敵人,那長矛比大陣最外層用來刺馬的長矛還要粗壯,杆也很長,若是沒膀子力氣估計是拿不動的,跟別說殺敵了。
甄玲丹的這支隊伍來自兩湖,若是山東或者是順天府的大漢還能經過調教勉強能組起這個陣仗,但是兩湖兒郎相對就有些瘦小了。甄玲丹當時為了這個陣沒少下功夫,但怎麼訓練也不得章法,身體素質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變的。後來甄玲丹轉念一想,那西番人人高馬大的,自然兵器也長盾牌也重,可是他們應對的敵人也強馬也高才設計出如此陣法的。蒙古人則不盡然,蒙古馬相對較矮,長得也挫,遠非西番人的那種高頭良駒,自然也用不了這麼長的矛。
故而,甄玲丹所訓練的方陣是縮小版的,符合兩湖兒郎的盾牌,較長的矛,不重不輕正好合手。這樣一來,陣法就更加快捷靈巧了,並且也具備了長矛大盾陣的功效。甄玲丹思想的轉變看似簡單,但是事實證明,活學活用這個詞比生搬硬套更難,世間凡是博學且又能活學活用之人,必成大器。
伯顏貝爾曾經與這種陣仗打過交道,那次他可被打得不輕,這陣聽番人說叫什麼馬其頓方陣,反正是這麼個音。陣法第一排的士兵平端著長矛,第二排向上傾斜一點,第三排在向上一點,第四排依然斜向上,後麵的才是微微斜著的統一方向的士兵。
此陣移動速度雖然比不上騎兵,但是卻能有效的應對各種隊形,大盾是鎧甲,讓這個方陣內的士兵刀槍不入,長矛是刺能殺傷敵人,並且也是有效的防禦,宛如一個會移動的大刺蝟一樣,讓敵人無從下口。不光無從下口,說不定還會移動過來紮你個血肉模糊的。
傾斜的長矛不禁可以防止騎兵縱躍跳入陣中,更可以迅速的投入戰鬥,比如第一排某戰士被殺了,第二排他後麵的人就會迅速補上,本來角度差別不是特別大的長矛,這時候就能以最快的速度和同排的士兵保持一致。
當然此陣缺點也不是沒有,那就是人心必須要齊,一旦有一個臨陣脫逃的必定造成陣腳大亂,所以一般這種陣逃脫者要處以極刑,並且滅全族。
還有一個破解之法,就是用火炮,此陣移動速度比不上騎兵,隻要算準下一步移動的位置一炮過去,陣法就廢了。
可是這兩個條件伯顏貝爾都不具備,第一他沒有這麼精確地火炮,第二甄玲丹既然敢出來和他硬碰硬就說明這支部隊足夠忠誠,絕對不會臨陣脫逃,看來隻能硬著頭皮上了。伯顏貝爾一聲令下,蒙古騎兵忍著心中的恐懼衝了上去,轉瞬之間就被方陣擊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