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事結束,大雨停歇。
北疆軍很配合的回到河對岸,隻留下了幾個領頭人來談判。
與其說是談判,不如說是來求條生路。
經過此戰,北疆原本稀少的人口傷亡近三萬,而且此處距離北疆腹地太遠,若是放任他們不管,隻怕還未回到北疆,大批人馬就要餓死在路上了。
這幾個領頭人是現存的幾個大部族的首領,他們希望從秋水城得到幫助,能夠平安回到自己的家園。
楊家軍雖是楊家子弟兵,但從軍製上來說歸凡間的帝王管轄,所以楊啟良自然將這些事都上報,並且提出了自己的建議——接納這些北疆民眾,並且在秋水河對岸再設一城,如此便可永久平息北疆之亂了。
雖說上報,但他已著手準備此事,畢竟這凡間帝王要依附與這些修行門派,所以自然不敢與之交惡。
現如今北疆民眾已經沒了修行的門派,都是群凡人,對於中原來說沒有任何威脅。
北疆人吃苦耐勞,身體素質也好,若是能將他們中的一些人編入軍中,對凡間也隻有好處沒有壞處。
在得知楊啟良的意圖後幾位北疆頭領感激涕零,帶著下屬回去著手安排,協助楊啟良建城事宜。除此之外,還需將留在北疆的老幼都接過來,這次遷徙估計會載入曆史。
“如此做,其他門派會很反感吧,畢竟當年將他們趕到北疆的便是那些大派。”黎庶說道。
“我代表了將軍崖,研卿代表了雪舞派,劍英代表了劍宗,若隻是逍遙山與紫極宗反對,也沒什麼影響了。更何況他們現在自顧不暇。”楊啟良放下茶杯說道。
“晚輩對將軍佩服之極。”黎庶由衷說道。
“隻是那拜火教之主一直都未現身,讓我有些擔憂。”
“那人我也隻是在聖火祭壇見了一麵,長相,年齡,實力都不知道。”黎庶皺眉道。
“這場戰爭因他而起,我楊家子弟死傷過萬,早晚要與他算賬的。”
“不過拜火已破,不知那人去向如何了。”黎庶歎息道。
二人說話間,李石阡與楊降便走了進來。
他們二人在這一戰中功不可沒,特別是李石阡帶領的軍隊,甚至比楊降帶領的楊家子弟兵要強上一籌。隻是可惜了楊進,直到現在他都還未從昏迷中醒來。
見黎庶在場,李石阡對著他微微一笑,原本想問問關於劍英的事,但楊啟良在場他也不方便,隻得作罷。
他們二人來是與楊啟良商討糧草的問題。原本秋水城的糧草不足,如今還要分一些給北疆軍,或許稱為北疆難民要適合一些。
除此之外,還有建城的一些事情要與他商討。
建城一事事關重大,楊啟良果斷決定,算是為北疆苦寒之地的民眾謀福了。隻是建城非一日之事,隻怕日後幾年內都會有得忙,這秋水城也許會更加熱鬧。
術業有專攻,黎庶對這些事並不精通,也不再參合其中,向著楊啟良告罪後便離去。
經此一戰劍英經脈斷裂太多,右手幾乎全廢,也許以後都不能修行了。依照研卿的吩咐,劍英本該臥床靜養,但他此刻卻坐在園中喝茶。
黎庶來到劍英身旁,自顧自地倒了杯茶說道:“你準備回去了?”
“恩,該回去了。”劍英淡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