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齊抗美 為了藏族同胞的萬家燈火(2 / 3)

齊抗美也親身感受到了西藏缺電的現實。

“下午六點下班的時候燈還亮,由於電壓低,七點日光燈自動就滅了。我們有一個援藏幹部是外交部的,每天都要收發傳真,沒有電根本沒法展開工作。他對我開玩笑說:我們不怕缺氧,就怕缺電。”

為了改變西藏缺電的現狀,齊抗美頻下基層,了解情況。為了和群眾打成一片,他開始調查研究。風餐露宿中,他開始習慣吃風幹牛羊肉,喝酥油茶,飲青稞酒。

“我每次去變電站都要在值班日誌上簽名的。有問題就指出來,做得好的就鼓勵,到了西藏,就要以身作則,做出個樣子。”齊抗美說,當時擺在他肩上的第一個重擔就是驗收藏北那曲地區查龍電站工程。

那曲,海拔4500米,從拉薩到那曲要翻過幾座海拔4000多米的大山。遠遠望去,山又陡又險,藏人上去都喘不過氣來。同時,那曲又是全國兩個無電區之一。

到了查龍電站,環境之惡劣,條件之艱苦,超出了齊抗美的想象。“連內地一些基本的建設條件都沒有,職工們工作條件很艱苦。”壓力感,責任感和緊迫感在他心中油然而生,他想到一個詞:背水一戰。

查龍電站的職工們看到齊抗美很激動。這是他們第一次見到“大官”。這位“大官”還和大家一起喝青稞酒,一起唱藏歌。握著藏族職工們的手,齊抗美的眼淚差點湧出來。

“唐古拉,伸手把天抓!”這不是詩意的誇張,而是齊抗美站在藏北查龍電站工地的真切感受。國外有專家說: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方做電力工作,無異於給自己掘墓。齊抗美與同事們一起打破了這個斷言,查龍電站勝利運行輸電。

不久,齊抗美又參與建設了援藏重點工程——羊湖電站。

羊湖,西藏三大聖湖之一,被藏族人民譽為“藏北上部牧場的一塊碧玉”。與它一山之隔的是海拔3600米的雅魯藏布江。曾經有人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可以將中間那座甘巴拉山打穿一個洞,把羊湖湖水引過去,與雅魯藏布江形成840米的落差來發電。

1 985年夏天,在西藏自治區成立20周年慶祝大會上,中央政府正式對此立項,承諾把建設羊湖電站作為一份禮物,獻給西藏。這是建國以來國家對西藏投資最大的項目,投資近19億元。

兩邊是大山深穀,一條細細的簡易公路,把羊湖電站和外邊的世界連接起來。在狹窄而泥濘的土路旁,是落差達1000米高的盤山路,崎嶇狹窄的山路撼人心魄。

在海拔近5000米的羊湖電站入水口,空氣中的含氧量隻有內地的一半。高寒缺氧給生命帶來的是無情摧殘:呼吸困難,胸悶,頭痛,嘔吐,甚至患上肺水腫、腦水腫……

在羊湖電站建設期間,為了保證拉薩供電負荷需求,還組織協調在拉薩火電廠安裝六台柴油發電機組,幾乎每周都要調試一台機組並網,連續奮戰近40天,不停穿梭於羊湖和拉薩,短短一個月,齊抗美的體重競降了15斤!

齊抗美告訴記者,夜以繼日的工作中,不知有多少次,他真想倒在地上,痛痛快快地大喘幾口氣,睡上一覺。為了工作,他隻有咬咬牙堅持下來,當時,“根本不是體力的問題,而是生命與工作的賽跑。”

1 997年9月,總裝機容量90兆瓦,年發電量8409萬千瓦時的羊湖抽水蓄能電站終於落成發電,成為世界屋脊上的又一奇觀。源源不斷的電力使拉薩古城的夜晚煥然一新,光明璀璨,由此實現了黨中央“建設羊湖電站,造福西藏人民”的殷切期望。

親眼見證這一曆史性變化的藏胞們唱著“玫瑰花的種子是太陽,幸福生活的種子是明燈”,為齊抗美獻上了潔白的哈達。西藏無數個隻有星星閃爍的地方,終於開始感受到燈光的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