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十九章 組合找零(1 / 1)

通常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用紙幣交易物品都存在找零現象。比如說我用一百元麵值的鈔票購買一包標價十四元的香煙,我把鈔票給商家,商家除了要給我這包標價十四元的香煙外,他還得找我八十六元。沒有八十六元麵值的鈔票,他必須換成其他麵值的,裏麵可能有十五麵值的、二十麵值的、十元麵值的、五元麵值的,一元麵值的等不同麵值的。不同麵值的組合,構建成價值八十六元找給我。恰巧這商家自己兜裏現有的麵值不管如何組合都無法組成價值八十六元找給我,要實現交易成功完成,他去找別人換算,商家想到了拿著一百元麵值的鈔票找其他人或商家換算。為實現電子貨幣的穩定與公平性,電子貨幣係統中會根據不同個人的交易需求采用的是付款方與電子銀行之間的不同麵值的電子貨幣換算。我電子錢包裏隻有麵值一百元的電子鈔票,我需要購買一包價值十四元的香煙,在給商家付款時,我隻需要輸入十四元就可以。這其中的電子貨幣的交易換算又是如何實現的呢?我電子錢包裏隻有麵值一百元的電子鈔票,用價值一百元的電子鈔票去跟價值十四元的香煙進行交換顯然是不公平的,在雙方節點在無法完成公平交易時,第三方節點(中央節點)介入。根據你的交易額度,中央節點會自動給你換算成價值十四元的麵值組合與價值八十六元的麵值組合,這兩種組合滿足於我與中央節點換算的公平性,同時又滿足於我與商家節點交易的公平性。相當於我這價值一百元的電子鈔票去跟銀行換零錢,換算成價值十四元的組合麵值的電子鈔票和價值八十六元的組合麵值的電子鈔票。換算完成後,價值一百元麵值的電子鈔票歸銀行所有,十四元的麵值組合和八十六元的麵值組合的電子鈔票歸我所有,然後我再把十四元的麵值組合與商家完成交易。現今的電子金融交易不單單隻是一串數字的替換,是一串數字組合替換。100換成14和86兩個組合,14又涵蓋其組合方式(比如10,1,1,1,1或5,5,1,1,1,1等),數據最有效組合方式是換算成的組合數目最少。依據現有的電子貨幣麵值,14的組合方式是10,1,1,1,1.

電子貨幣換算數據增多,但電子貨幣整體數目數據可以減少。市場貨幣流通量是一個億話,銀行必須發行超過一個億的總量麵值紙幣才能滿足這個市場的經濟流通,但電子貨幣就不需要發行這麼多(小於一億的電子貨幣的總量麵值),而且電子貨幣不會流失(紙幣由於破損、丟失、存放腐爛等造成的紙幣流失)。盡管電子貨幣隨著時間的遞進,存儲的交易數據越發龐大,其存儲的成本在遞增,但與紙幣的發行成本和運輸成本來說,相對在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