屌絲的自嘲
2014屌絲也有春天
在一個自己無論怎樣努力也無法改動分毫的冷酷世界上,如何對自己遭受的一切創傷保持漠然的態度,並且轉化為黑色笑話,這是每個屌絲的終極哲學思考。
最初,“屌絲”多指年輕男性,他們出身卑微,他們稱自己的工作為“搬磚”,他們愛幻想,卻缺乏行動力,想做而不敢做;他們自卑、自賤卻也自以為是;他們是善良的,他們也是懦弱的。
於是,隨著好事者的“成份論”,越發具體的形象被附加在“屌絲”身上:他們大多出身貧寒之家,沒有更多的背景,他們有的很早輟學打工,有的寒窗十二載考上大學,畢業後才發現與理想相去甚遠……他們從事著苦與累的工作,拿著並不豐厚甚至是微薄的報酬,在繁華的城市裏勉強分得一杯羹。
“屌絲”不僅看起來認命,甚至在大多數時候堂而皇之“比慘”:在“高富帥”麵前,他們直說“跪了”;在別人誇耀成就時,他們嬉皮笑臉“求別說”;哪怕是“屌絲”用於勵誌的話,也是讓人哭笑不得的“屌絲不哭,站起來擼”。這種厚著臉皮的無自尊精神很快成了“屌絲”的寫照。
現實中,“屌絲”的共鳴不僅僅在於年輕男性當中,眾多女性網民也不甘於“屌絲”被年輕男性壟斷。
同樣是麵對無法改變的現實世界,積極型屌絲的人生觀是“日進一絲”,認為哪怕再微茫的個人努力,每天做一點點,最終是有可能改變世界的。消極型屌絲的人生觀則是“一絲不掛”,認為世界固然要不斷傷害自己,但是總能想到辦法去不斷耐受打擊,使得對自己的影響最低。
一直陷於代筆爭議的韓寒曾發布“長微博”稱:“最近三個月,看世間百態,人情冷暖,失落與收獲頗多。失落在:我的出身是純正的上海郊區農村‘屌絲’,無權無勢,白手起家,本以為自己是一個很勵誌的‘屌絲的逆襲’的故事,卻硬要被說成一個經過多方神秘勢力包裝的驚天大陰謀。”
幾乎所有出身平常的人,似乎都有過一蹴而就的翻身夢。這就是傳說中的“屌絲”的逆襲,也是屌絲們的終極夢想。
他們之間的區別是,有人成功了,有人繼續悲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