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你同行
暑期讀本
作者:王昱
青年教師常常羨慕前輩的課堂教學如魚得水、應對自如、妙趣橫生,而麵對自己的課堂時,則常常會心生疲憊。“何時才能擁有像名師一樣的教學智慧?”也許,每一個青年教師在自己的職業生涯開頭都會如此追問。
印度哲學家克裏希那穆提在《一生的學習》中指出:“正確的教育來自我們自身的改造。”我理解這個“自身的改造”應該是建立在閱讀、實踐和反思基礎上的再學習。青年教師要想擁有教育智慧,僅憑借活力和熱情遠遠不夠,多與名家對話,無疑是一條有效的路徑,聆聽前輩名家名師的經驗之談,會更快地發現自己的短板,找到前行的方向。
本期合刊分“科研”“話坊”“課堂”“師者”“開卷”五個板塊,呈現了一大批知名專家學者的教育實踐和思考:
科研:進行教育科研是克服職業倦怠、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必由之路。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楊玉東先生、南通市教育科學研究中心馮衛東先生對青年教師開展科研活動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建議,本板塊還呈現了南通師範第二附屬小學三位一線教師在專家指導下做微型課題研究的心得。幾篇文章沒有炫目的名詞,沒有追求所謂的理論高度,讀後你會有豁然開朗之感。
話坊:集中呈現了14個一線青年教師普遍關注的焦點問題,由7位著名特級教師予以回答。仔細體會琢磨後,這些解答會帶你走出“山重水複”的困境,獲得“柳暗花明”的喜悅。
課堂:把學生的權利還給學生,不能僅僅放在嘴邊,“以學定教”確實需要很多的方法和策略。本板塊彙聚了2013年江蘇省“杏壇杯”蘇派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展評活動一等獎獲得者的課堂教學反思,以及專家評委的點評及同課異構,呈現了不同學科教師對於“以學定教、以學促教”的解讀,不僅是文本式的,更是現場的、動態的,你可以在“教育事件”中去觀察、去體會、去發現、去回味。
師者:在新課改的實施過程中,一批青年教師在迅速成長,他們有紮實的知識基礎、開闊的學術視野、鮮明的個性。本期我們推出的7位青年教師,平均年齡34歲,最小的才26歲,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無論是教書還是育人,都有種源於內心的熱愛。從這些可愛的青年教師身上我們可以讀到青春的詩和夢。
開卷:“一個人的精神發展史,就是其閱讀史。”對於教師,讀書就像吃飯睡覺一樣,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對於名師更是如此,此板塊我們為大家帶來——“名師正在讀什麼?”悉心讀完12位名師最近的讀書感悟,你一定會有所收獲。
《愛的教育》一書中指出:“任何職業都潛藏著寶貝,拿鋤頭就能掘到金子。”青年教師朋友們隻要在學習、思考和實踐中,慢慢地積累自己的教育智慧,就一定能夠“幸福著教師的幸福”。
編輯本期合刊的時候,正是初夏,窗外湧進的陽光很是明豔,房間裏有著淡淡的梔子花香,想著本期付梓印發到你手中時已是盛夏,我們衷心地希望閱讀的愉悅能給你的夏日帶去一縷清香和甘甜。教育的路上,我們一直與你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