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公園的正門,也稱東宮門,原東宮門的曆史遺跡已經不複存在,現在所見的是新翻修的大門,清代乾隆皇帝所題的匾額“靜宜園”懸掛於門楣之上。
“這就是香山?”張柏澤指著大門上的牌匾看著紀禮虞問道。
“恩!”紀禮虞肯定的點點頭,看著張柏澤好奇道:“怎麼?你不是京城人?”
“不是?我是第一次來。”張柏澤誠懇的說道。
“香山又叫靜宜園,全園麵積160公頃,最高峰海拔557米,是京城著名的森林公園。1186年,金代皇帝在這裏修建了大永安寺,又稱甘露寺。寺旁建行宮,經曆代擴建,到乾隆十年定名為靜宜園。”紀禮虞介紹道。沒有八婆的問什麼,就像她到現在一直沒有追問張柏澤的家是幹什麼的一樣。
“我最近回去看了有關於香山的資料。”張柏澤笑道。
紀禮虞微笑,繼續前行。
“其實我們現在來這裏不是最好的時節,到了十月份來最好,滿山的紅葉,非常的漂亮,哪才是真正的香山。”張柏澤別過頭看著她道。
紀禮虞說道:“你說的真是對極了,可這一次是你自己要來的,我隻是個導遊。”
張柏澤神秘兮兮的笑了笑,說道:“我知道。”
“你笑什麼?感覺有點怪怪的。”紀禮虞看著他說道。
張柏澤說道:“沒什麼。”
紀禮虞想了想,就知道他說十月份這裏的風景好的原因,張柏澤的意思是到了十月還想和紀禮虞一起到這裏來看香山紅葉。意思表達的有點隱晦,但紀禮虞還是聽出來了,卻沒有回應他。
這一次還是張柏澤死皮賴臉的求了紀禮虞半天,她才勉強答應的,下一次還真的不知道該怎麼相約這個大美人。張柏澤的話隻是輕輕一點,紀禮虞沒有答應,但是也沒有拒絕,張柏澤的心情又好了不少。
香山寺即金大定二十六年所建之大永安寺,原為金代行宮。據記載原有五層大殿,前有石坊、山門、鍾鼓樓、城垣、紅牆碧瓦掩映在蒼鬆翠柏之中,為香山二十八景之一。
石碑和石台階等為數不多的幾件不怕火燹的石頭製品了。石屏本身有較高的藝術價值,正麵中間是《金剛經》,左為《心經》,右為《觀音經》,背麵是燃燈、觀音、普賢像。山門內有漢、滿、蒙、藏四種文字的石碑,內容是乾隆書的《娑羅樹歌》。
娑羅樹,被視為佛門聖樹, 是一種具有特殊意義的植物,喬木,葉如手掌,為掌狀複葉,多為七瓣,每年五六月間開花,花為寶塔狀圓錐花序。據佛經記載,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涅磐於娑羅樹下,乾隆皇帝親自撰寫“娑羅樹歌”,也蘊藏深意。
山門外有幾處著名古跡:聽法鬆:寺門兩側,有二株遒勁挺拔,枝葉繁茂的古鬆,狀如聽法,故名。金雞叫:在聽法鬆下甬路中心的方磚上跺幾腳,可聽到錚錚之聲,猶如金雞啼鳴。
知樂濠:山門前石橋下有方池,上有漢白玉雕欄,池南側有龍頭,泉水流出,名知樂濠。來青軒:該軒建在依崖疊石之上,登軒四望,青翠萬狀,故名來青。明萬曆二十八年,萬曆皇帝祭陵歸來,見此軒之匾額後,嫌小,遂書徑尺'來青軒'三個大字。寺內還有護駕鬆、丹井等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