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下山依水
梅峰鄉分為典型的三個居住群體,就最現實的情況來說,最有利於打破現狀的肯定是先從下山開始了。
不過,這裏麵也牽扯到了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整個下山是梅峰鄉人口最密集的地方,鄉政府部門在這裏,宗族勢力最強的地方也在這裏,裏麵的關係錯綜複雜,要想打開一條口子,首先就要先過他們宗族那一關,然後才是鄉政府。
突破口在哪裏呢?
這頓飯,餘途吃得有些心不在焉,周兵也不安慰,他知道任何事情都會有一個接受的過程,說得太多,反而顯得是多餘的。
吃完飯後,餘途休息了一下午,傍晚時分,他搭上了周兵安排好的一輛拖拉機去向了梅峰鄉。
一路顛簸,坑坑窪窪的山路,顛得餘途那雙死死抓住扶柄的手都快磨掉一層皮,渾身上下一陣酸痛,胃裏不斷翻滾,隻差沒有把隔夜飯吐了出來,真不敢想象梅峰鄉到底會是個什麼樣子了。
當拖拉機爬過梅峰時,梅峰鄉一覽無餘,山風呼嘯,山間一批蕭索之意,山底下星點燈火照耀,實在不敢相信,處於二十一世紀,還有這樣落後的地方,連基本的通電都沒有做到,很多人家都是點著煤油燈過活。
更加誇張的是,山路到達梅峰頂峰之後就隻有一條羊腸小道通往山下,那麼原始,那麼落後。
“看來還是太樂觀了,這難度比想象之中要難了許多啊,難怪周兵也會那麼無奈”,餘途自嘲的笑了一笑,辭別了司機,頂著山風,奔赴了下山之中。
這條山路,餘途走了近一個小時,到晚上九點半的時候才真正的進入到下山之中,此刻的梅峰鄉已經陷入了沉寂之中,隻有那些看家的狗不斷的綠著眼睛,扯著喉嚨來圍堵餘途這個外鄉人。
去報到肯定不可能了,借宿也不行,隻能找旅館,可餘途走了整整一圈都沒有找到可以住宿的旅館,最後迫不得已,隻能跑到當地的宗族祠堂裏借宿了一宿。
清晨時分,餘途便悄悄的離開了宗祠,這個住著梅峰鄉列祖列宗的地方,要是被這幫土著發現有外人入侵,那真的有理也說不清了。
好在一切都沒有任何問題,出了宗祠,清澈幽靜的梅水便在眼前。
近百米寬的梅水悠悠,緩緩流淌,清澈見底的梅水中,一排竹筏緩緩駛過,竹筏上的筏工一手撐著竹杖,一手握著一根掛著鐵鉤的竹杖在河中不斷的鉤著。
這個現象引起了餘途的興趣,這種方式叫住沉魚,就是用一個通著口子的小籠子,裏麵放著一塊糠,再放一塊石頭,把籠子沉到水裏去,每一個小時一收,便能夠收獲不少的小魚,這個應該就是梅峰人下山依水最真實的寫照。
當然,這隻是當地人的一種生活方式,可是作為一個接觸過外麵進步思想與文化熏陶的人,餘途看見的卻是一番商機。
當代社會,人們選擇購物的方式以及對待原生態農副產品的追求已經提到了一個新的檔次,不再偏好那種沒有層次感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