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
麻辣豆腐塊,夠麻、夠辣!
●鄭來福
品讀了《雜文月刊》2015年9月(上)的《麻辣豆腐塊》,我覺得這盤麻辣豆腐塊當真又麻又辣。就說A篇麻辣豆腐塊,一個小學240多名小學生竟然沒有廁所,我就不相信這個縣的縣長和縣委書記也沒有廁所用。領導有廁所,孩子沒廁所——作為一縣之長,臉紅嗎?再說C篇麻辣豆腐塊,學校應該以教育為主,應該為學生傳道、授業、解惑。現在一些學校職能變了,學校開始賣力為廠家賣校服和桶裝水,這是教學生從小學做生意?讓人搞不清楚,這裏麵的貓兒膩隻是校領導知道。還有F麻辣豆腐塊,貪官王國群在悔過書說自己“不學法、不懂法、成為一個法盲”,一個公安局長竟然是“法盲”,真是太可笑。從小爹媽就教育我,別人的東西是不能要的。後來我成為了一名普通的警察,從當警察那一天起,我就知道貪汙受賄是犯罪。難道貪官王國群當上公安局長就不知道貪汙受賄是犯罪?難道他的爹媽從小教育他別人的東西多拿多要?貪官嘴臉著實滑稽可笑。
我看雜文
●李興濂
雜文這種文體注定了它是啄木鳥,不是喜鵲。一如安徒生《皇帝的新衣》中那個小孩子,童言無忌,看見皇帝陛下“什麼衣服也沒有穿”,他就老老實實講出來。
有人說,有的人連法律之劍都不怕,還怕你紙上談兵的“匕首”嗎?
我說,好官你自做之,雜文我自寫之。不能讓他們識羞、知罪、臉紅、罷手,能讓他們如芒在背,如坐針氈,沙納眼內也好!
魯迅先生生前一再表示,希望他的雜文“速朽”——“我有時決不想在言論界求得勝利,因為我的言論有時是梟鳴,報告著大不吉利事;我的言中,是大家會有不幸的。”
然而,除非地球上沒有腐敗、專製、愚昧、落後、陰謀、陷害、整人、自私、暗箭和叭兒狗,雜文才能“速朽”。
在當今雜文生態的困境下,《雜文月刊》堅守陣地,擔當責任,以慧眼識佳作,發表了很多有深度有思想的好文,僅以9期原創版為例,就有張心陽的《萬人之譽不及一人之毀?》、柳士同的《文化的傳而不統》、王宏任的《失語之痛》、郭壽榮的《如此學校,能培育出不跪的人嗎》等佳作。我為作者更為編者讚!
太監並非中國獨有
●侯誌川
月刊10月(上)第6頁第1段提到“太監無疑是咱們獨有的一個特產,絕對是咱們的一個‘世界之最’”,竊以為有誤。實際上古希臘、古羅馬、阿拉伯帝國等都有太監,其時間即使不早於中國,也與中國差不多。太監是舊式專製製度的必然產物,皇帝(國王)有權永無休止地占有“最好”的女人,管理(服務)這群數量龐大的特別女人不能不使很多男性參與其中。為了防止血統“混亂”,以及徹底保證君王們對這些女人的“獨占權”,以喪失了生殖能力和性欲的閹人充當皇帝(國王)身邊的“工作人員”,是那個時代的獨裁者能夠設計出來的最“聰明”然而也是最殘忍的一個辦法。所以在古代,無論東方、西方,皆有此現象。東方各國有太監的也不止中國一家。
點評幾篇雜文
●郭樹榮
《雜文月刊》“三人行”,似乎少有人談及開卷之“鹹言辣語”。我則認為其中不乏精短、尖銳、潑辣、見解獨到之文,例如2015年9期(上)中頭題石飛先生寫的一文,就把一個不要臉的無賴式的人物,給活畫了出來,這種人,也配稱“研究員”之稱號?
張心陽先生寫的《萬人之譽不及一人之毀?》一文,揭露了一種看似正確實質極左的思想在作怪。白曉朗的《李鴻章問“恥”》一文雖短,卻充滿了辯證思維,結論“還是先把自己的事辦好,再操別人的閑心”尤其好。商子雍先生寫的《肖天落馬·被封殺的雜文專欄》一文,揭示了雜文出世之難的內幕,令人大開眼界。化定興先生寫的《官員的“雷語”有“真言”》,揭示了官員“雷語”“雷”震天下的真相。孫貴頌先生《釘子與“釘子戶”》一文中寫的美國西雅圖的開發商對“釘子戶”的辦法,也太“傻帽兒”了,居然“建起一座凹字形的五層商業大樓”,對“釘子戶”“網開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