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當代著名畫家宋滌沁人心脾 豁人耳目(1 / 1)

當代著名畫家宋滌沁人心脾 豁人耳目

書畫文化

作者:邵大箴

當今中國畫壇“做”畫之風甚為盛行。“做”的目的,本是為了以多樣的手段,獲得更豐富的表現力。但中國畫的基本手段是骨法用筆,如果舍棄這基本手段,也就是說,拋棄這基本功力,中國畫的精神便難得到保持。宋滌堅持以“寫”為主,被他吸收的西洋畫法,同時也被賦予了中國畫的傳統精神。他做到筆到意到,落筆就是體積、質量、空間,就是節奏、韻律,就是神采、氣氛。他有時用水墨做底色,敷以淡淡的西洋水彩。有時用墨合色以求變化。不論用哪種方法,他的色彩典雅,有很高的格調。這種色彩冷暖的微妙變化,由於是為意境表現服務的,便很自然地與中國的傳統融為一體。成為中國新傳統的一部分。這一事實似乎告訴我們,中國畫的傳統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不斷豐富和發展的。

宋滌有句口頭禪,那便是:“中國畫遠遠沒有畫夠”。他要在“夠”字上下功夫。他認為,由於文人士大夫一味追求寫意,使水墨畫在寫實的表現上沒有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許多人由於迷戀水墨韻味的小情趣,而使水墨畫的路愈走愈窄。他正是要在寫實的表現上開辟新道路,追求新境界。應該說,他走的不是一條輕鬆的路,因為他要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勞動和心血。他憑著堅強的信念,堅韌的性格以及嚴肅、認真的勞動精神,更憑著他的才氣、智慧和膽識,終於走出了自己的路。在好手如林的中國畫壇,他的創作以其獨特的、有個性的麵貌受到大家的尊重。有人說他的畫“雖至精工,居然大雅”,也有人說他“融合中西,自成一格”。他自己卻謙遜地說:“我仍在不懈地努力著,因為我畫畫的理想是——中國畫能成為世界語言”。

宋滌的成功給我們許多啟示:藝術革新的路,中西融合的途徑,非常寬廣。隻要認定革新中國畫的目標,不論走哪條路,選用哪種方法,經過艱苦的探索,都會做出成績來的。在藝術上,最忌諱朝三暮四和投機取巧,在這裏,用得著“獨持己見,一意孤行”這句話。在當今中國畫壇,不少人以“玩”畫自娛。草率之風又複流行之時,宋滌重振寫實雄風,給當代中國山水畫增添了生機,使人們更加理智和清醒地估計寫實語言的潛在力量。這行動本身,不正是一種反潮流的勇氣和精神嗎?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寫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詞脫口而出無一嬌柔裝束之態。以其所見者真,所知者深也。”這裏說的是詞。畫,何嚐不是如此。宋滌的創作正在進入這一境界,而他正值生命和創作的旺盛期,他的未來是不可限量的。

1991年6月於北京

(本文為節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