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春拍預示了什麼?
關注
中國嘉德“大觀—中國書畫珍品之夜”5月在京落槌,五個專場總計118件拍品,總成交額達9.54億元,接近於2011年大觀夜場的成績。其中,近現代書畫部分有兩件拍品過億,備受關注的潘天壽巨製《鷹石山花圖》以6800萬元起拍,經過近百輪競拍,最終以2.79億元成交,該成交價成為今年國內藝術品拍賣的最高價格,同時也打破了潘天壽作品拍賣的最高紀錄。另一幅李可染的《井岡山》由2800萬元起拍,最終成交價1.265億元。對於大觀夜場的表現,中國嘉德總裁助理兼中國書畫部總經理郭彤指出,成交超出了此前預期,“今天的拍賣再次有力地證明,優秀藝術家的經典之作,是市場中永恒的熱點。”
此次成交的潘天壽《鷹石山花圖》創作於上世紀60年代,曾在2005年中國嘉德春拍中拍出了1171.5萬元,當時便創下了潘天壽市場拍賣紀錄。而此次以2.79億元成交,十年翻了近25倍。潘天壽的作品存世量在現代書畫大師中屬於較少的一位。據不完全統計,潘天壽的作品存世量僅為1000幅左右,其中,巨幅畫作則多存於博物館,市場流通的就更少,此次尺寸為182.3×141.8cm的潘天壽作品從拍品質量、大小來看,都稱得上博物館級藏品,實屬罕見,因此成就了市場罕見的高價。
若不是現場競拍節奏緩慢和低於80%的成交率,這個成績甚至會讓人認為藝術市場的“億元時代”將要回歸。而尚處於低穀期的藝術市場在一晚上出現2件億元作品,卻也恰好試探出了市場的資金容量:這不是個缺錢的市場。同時,張大千專題超過80%的成交率和書法部分的高成交額成交率現象也側麵釋放出市場局部回調的信號。
2012年春拍開始的“市場腰斬”普遍被認為是以投資投機為目的的熱錢撤離市場。這筆資金的離場讓很多人沮喪甚至懷疑留下的資金是否足以撐起日漸龐大的市場容量,這“一撤離”和“一懷疑”讓市場深陷調整危機。
雖然近幾年身臨市場一線的專家一直在強調市場最缺的不是錢,而是可供大筆資金選擇的拍品,但億元時代製造的泡沫始終未能讓買家在近年一展身手,雖然偶有精品上拍,但多數以底價成交,甚至遭遇流拍。“腰斬”向來不是市場調整的目的,最大力度擠走泡沫才是市場需要的最終結果,因為什麼時候擠走泡沫,什麼時候市場才可能真正回調,可對市場什麼時候“探底”卻沒有人有完全把握。
而此次嘉德春拍是否為市場回暖複蘇釋放了信號?專業人士對此持審慎態度:除去一兩件天價拍品,大部分普通的作品價格並未普遍上漲,嘉德有些專場隻有四成左右的成交率。目前斷言市場複蘇為時尚早:“不過,嘉德春拍的整體效果已比去年秋拍和預期要好,而且表明市場並不缺乏資金,隻是信心還需要恢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