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友誼橋梁,共譜合作華章
高層出訪
作者:孫守亮
應德國基督教社會聯盟主席、巴伐利亞州州長澤霍夫,瑞士蘇黎世州政府和意大利民主黨邀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率中共代表團於2013年7月8—17日對上述三國進行友好訪問。代表團主要陪同人員有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副部長李進軍和廣東省副省長招玉芳等。
此訪是在李克強總理不久前剛剛成功訪問德國和瑞士的大背景下進行的,也是十八大後我黨首次派高級代表團出訪歐洲地區,傳遞了中國新一屆領導人高度重視發展與歐洲關係的明確信號,受到歐方的普遍關注與高度重視。同時,這也是意大利新政府組成後中國高層領導人與意大利新總理萊塔的首次會晤,對推動中意關係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訪問達到了“廣泛接觸、深入交流、增進互信、擴大合作”的目的,取得圓滿成功。
展望未來的中德戰略夥伴關係
德國是出訪首站。德國是歐盟最大經濟體,也是中國在歐洲最大貿易夥伴。憑借強大的實體經濟和高端製造業,德成功抵禦住歐債危機的衝擊,成為歐洲經濟的穩定錨和推動歐債危機解決的關鍵力量,在歐盟內的地位和作用不斷上升。近年來,中德關係取得跨越式發展,兩國2010年建立戰略夥伴關係,2011年建立政府磋商機製,這是中國同外國建立的首個政府磋商機製,迄今已成功舉辦兩屆,對推動兩國關係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前不久,李克強總理上任後首訪的唯一歐盟國家即是德國。
7月8日淩晨6時許,經過一夜飛行,代表團搭乘的中國國際航空公司客機穩穩降落在慕尼黑施特勞斯國際機場。巴伐利亞州用最高禮儀歡迎來自中國的貴賓。不顧旅途勞頓,代表團上午直奔西門子公司和寶馬公司考察並洽談合作,之後又會見了巴州副州長兼經濟部長蔡爾和企業界代表。下午,胡春華與基社盟主席、巴州州長澤霍夫在州政府舉行了會談,雙方就加強兩黨兩國關係深入交換了意見,並就加強廣東與巴州友好省州關係達成多項共識。結束會談後,澤霍夫州長堅持送代表團下樓,他在樓道裏懸掛的一幅畫像前停下腳步,特意向胡春華介紹道,“這就是基社盟前主席、巴州前州長施特勞斯。他1975年訪華時受到了毛澤東主席的會見。從那時起,基社盟就一直致力於對華友好”。“兩個偉大主席的握手在中國也傳為佳話。由老一輩領導人締造的中德友好已經傳遞到青年一代手上,我們應加強兩黨青年政治家交流”,胡春華回應道。澤霍夫對此表示完全讚同。主人一直送到上車處,主客雙方緊緊握手話別,相約來年廣東再見。
當天晚上,代表團乘機前往德國之行的第二站——下薩克森州。9日上午,受正在休假的魏爾州長委托,下薩州副州長溫策爾會見了代表團。溫策爾出身於靠環保運動起家的德國綠黨,他幾乎所有提問都圍繞著這個話題。胡春華詳細介紹了中國發展綠色經濟的努力,並著重指出中國共產黨已經將生態文明建設寫入十八大報告,從而形成了“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中國共產黨是一個紅色的黨,現在也注入了綠色內容”,這一形象的描述使對方露出會心的笑容。當代表團從州政府驅車趕到位於沃爾夫斯堡市的大眾汽車總部時,年近七旬的文德恩董事長已在公司門口等候。就像介紹自己的孩子一樣,他向代表團逐一展示了大眾即將在佛山工廠投產的車型。
在德國訪問的最後一站是首都柏林,這是一座充滿曆史滄桑感的城市,它見證了德意誌的興衰沉浮,經曆了歐洲的分裂和統一。胡春華分別會見了執政黨聯盟黨議會黨團主席考德爾、總理府國務部長馮·克萊登和最大反對黨社民黨副主席、柏林市市長沃維萊特。胡春華表示,中國新一屆領導人高度重視與德國的關係及與各黨的黨際交往,中方讚賞德國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為克服歐債危機所做的努力,中國樂見一個繁榮的歐洲和穩定的歐元,相信歐洲一定可以早日走出危機。曾多次應中國共產黨邀請訪華的考德爾讚賞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取得的巨大發展進步,感謝中國政府在歐洲處於困難時給予的寶貴支持,表示德聯邦政府將恪守承諾,在歐盟內堅決反對對中國光伏產品征收懲罰性關稅。實際上,代表團訪德期間接觸的各黨領導人和地方政府均明確表示希望加強德中互利合作,反對歐盟對華光伏產品采取“雙反”措施,主張通過對話協商解決貿易爭端,足見中德利益交融之深。
中瑞友好深入民心
順利結束對德國的訪問後,代表團乘機抵達蘇黎世,開始對瑞士進行訪問。由於奉行中立政策,瑞士成為歐洲百年戰亂中的一葉和平孤舟,免受兩次世界大戰的塗炭,在列強夾縫中保持了國家獨立,且使本國經濟獲得飛速發展。現在,瑞士是全世界最富裕的國家之一,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7萬美元。此外,這個在世界地圖上用放大鏡才能看見的國家還擁有諾華、ABB、瑞銀、雀巢等多家大型跨國公司。近來,中瑞關係熱度前所未有。5月23—25日,李克強總理對瑞士進行正式訪問,瑞士也是李總理就任後出訪的首個歐洲國家。7月,兩國正式簽署自貿協定,瑞士成為第一個同中國簽署自貿協定的歐洲大陸國家。借助自貿協定東風推動兩國務實合作成為胡春華訪問瑞士的首要任務。